9月28日早晨,我们退休干部第十党支部30多名党员,迎着初秋的朝阳,兴致勃勃地踏上了“支部最佳党日示范活动”之旅——沙家浜红色教育基地。 在大家的记忆里,现代沪剧《芦荡火种》、革命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就源于沙家浜,带着对剧中英雄人物和苏南地区抗日历史的追溯情怀,上午九时,我们重点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当我们步入严肃、静谧的展厅,一幕幕展示当年江南抗日战士在阳澄湖畔点燃抗日烽火,克服重重困难扩大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智歼日本侵略军的真实写照呈现在我们眼前;一幅幅水乡人民在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团结一致,斗智斗勇,全力支持“江抗”战士杀敌保家的鱼水深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随着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解,一张张带着战争硝烟气息的老照片,一件件仿佛还留着烈士指印和体温的遗物,一个个跃然纸上的英雄故事又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七十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历史告诉我们,自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以后,面对日本侵略军的累累罪行,苏州人民满怀民族仇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开展敌后游击战,以新四军六团为骨干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于1939年5月挥师东进,开辟了苏常游击区,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坚持抗日。五个月后为顾全大局,“江抗”大部队西撤,以留在阳澄湖畔养伤的39名“江抗”队员为骨干,重建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称新“江抗”),面对极其艰难的环境,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与日、伪军周旋于江南水网地区,并不断扩大游击区,直至1940年4月新西军三支队再次东进开辟了以苏常太地区为中心的苏南东路抗日游击根据地。就在这短暂而闪光的一年中,涌现出了以郭(郭晨曦)建(李建模)光(夏光)为代表的一批抗日英雄,以阿庆嫂、沙奶奶为典型的抗日支前先锋。 十时许,我们走出了纪念馆,向芦苇出发。一路上大家话语不多,虽徜徉在凉风习习、清静优雅的芦荡小道、小河港汊间,却依然沉浸在对历史的回忆中。这时传来横泾老街上正唱着的京剧《沙家浜》,那沙奶奶怒斥汉奸、日军的铿锵声,阿庆嫂智慧巧妙的周旋语,郭建光满怀信心的动员会,更激起我们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无数抗日将士的崇敬,对侵华日军血醒暴行的愤恨,对当前日本政府右翼妄想复活军国主义的愤怒。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进车窗。在回家的路上大家静静的,似乎都在思考着,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志士仁人血洒疆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爱国爱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积极努力。(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陈蓓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