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成都的朋友似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为何有那么大的磁性呢?原因就是两个字:休闲。不信请看:成都的街头巷尾、公园林荫、傍河临水都成了一个个摆着竹桌竹椅的露天茶馆,泡茶似乎已经成为成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了,特别是位于成都公园里的鶴鸣老茶社,虽然可以容纳3000多人,可到了下午就一座难求了;许多成都人一到周末、节假日开着自驾车到周边旅游景点,租住农家,吃在农家,青城山业已成为了成都人的长期休闲之地;耍牌是成都的一大风景,也是最流行的娱乐方式,不管是饭店还是农家乐,只要有麻将打,火锅吃,那里的生意就好得不摆了(好的不得了)。成都,这个人均GDP不到上海一半的城市,连续几年均被评为中国内地最有幸福感的城市,同时也赢得了 “休闲之都”的美誉。随着休闲文化的发展,成都的“软实力”有了很大提升,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已经占到了全省总量的45-50%,显然“休闲”这两个字已经成为了成都市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成都的“休闲”是什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慢生活”。慢生活这个词最早起源于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发起的“慢餐运动”。他宣称:“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反抗快节奏的生活。”在这之后,“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请慢下来,留心身边的美好。 2005年,又是意大利人,62岁的贡蒂贾尼成立了“慢生活艺术组织”,倡议人们减慢生活节奏。 2007年2月19日,这个组织在米兰举办了首个“世界慢生活日”。之后,每年都会在世界大城市中选择一个开展活动,此前的几年分别是米兰、纽约、东京和上海。 慢生活的到来,是一场新的革命的兴起,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自然的回归。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速度至上的时代”,自从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后,作为大工业的座右铭,影响了整个世界,激励了无数人化身为整个社会的一个齿轮,为了梦想,日夜不停地运转。什么吃饭有“快餐”,学业有“速成”,爱情有“速配”,婚姻有“闪婚”等等,一切似乎以光速前行。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而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当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的野趣和闲情逸致越来越少的时候;当我们的生命不能承受这样“快”的节奏和对“快”感到厌烦的时候;当过劳死、抑郁症开始笼罩职场阴魂不散,90%的中国大城市白领因忙碌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时候,一种新颖的、带有健康色彩的生活态度—“慢生活”正在悄悄回归和自然兴起。 有人说,不忙碌哪能出成就?这种认识并非完全正确。今年87岁高龄的金庸先生曾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他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他还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武打小说打一会儿,就要吃饭,谈情说爱,不能老是很紧张,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徐徐缓缓的他做出了很大的事业,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那么,如何学会慢生活,从容度一生呢?从事慢生活研究的专家认为:一是要学会慢饮食。亦称“慢食”。学会慢食是打好慢生活的第一枪。当“速食”和“狼吞虎咽”的进食习惯越来越威胁人类健康时,慢食就逐步发展成一种新的饮食文化。有研究证实,唾液腺在分泌唾液的同时,还会分泌一种腮腺激素。它可以被肌体重新吸收并进入血液,具有抵抗肌体组织老化的作用。而细嚼慢咽则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延缓肌体衰老。因此医生建议要用20分钟吃早餐,30分钟吃中、晚餐。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吃饭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完全为了充饥,要像品茶那样,吃出味道来。二是要学会慢旅游。亦称“慢游”。旅游的目的是什么?是浏览沿途的风景,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但是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让身体和灵魂放轻松,让劳碌的身体得停歇,让紧张的神经有松弛,让浮躁的心态沉淀下来。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走马观花赶场式的旅游,到了一个地方要停下来,慢慢悠悠的欣赏,随心所欲的行走。据说,有些商家早已看到慢游的商机,比如慢游用品、慢餐厅、慢茶楼,都在逐步兴起。国际慢餐协会的会员店也已开到了北京。三是要学会慢运动。我们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求速度快了多少,也不是想肌肉增加了几块,而是使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悦。因此高强度、快速度的运动对自己的身体反而有害,而慢运动才是真正提高生活品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正确途径。如今,无论是在忙碌的美国还是在浪漫的澳洲,一种“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式相当流行。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脏局部缺血的发病率只是很少参加运动者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慢工作、慢读书、慢恋爱、慢睡眠、慢社交等,就不一而足了。 朋友们,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种高智、随性、从容应对世界的方式。学会慢生活,它只会让你的工作更高效,生活更优雅,人生更幸福。
作者:苏州市侨办原副主任 郭家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