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六年的一天,郑板桥在衙斋无事,不由心中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难道今生就如此吗?争名夺利,傲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人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大约也就宁静了。于是他就挥毫写下了四个大字:“难得糊涂”。同时又即兴在下面题了一行小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然而,进行心理调节绝非一件易事。世道险恶,人心浇漓,官场腐败,明枪暗箭,扰得这位正在从政且充满激情的艺术家难以安宁。“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宰官枉负诗情性,不得林峦指顾间。”这是他挥毫“难得糊涂”不久写下的一首《恼潍县》诗。其实,他哪是恼潍县的山水,而是烦恼这种空耗生命的官场。乾隆十七年的冬天,也就是郑板桥写下“难得糊涂”的一年后,就被以所谓贪污罪控发免职了。对于这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他非常气愤,但细细一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跟这些贪腐官员去剖白,磨口舌,实是一种耻辱。于是遂作墨菊一幅,题诗自慰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实为一种痛苦的清醒。这是因为,郑板桥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那一首表现为爱民情怀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至今还脍炙人口。要知道,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本意,是在官场上对一些无能为力的事情,不得不糊涂。目睹苛捐杂税,吏治腐败,司法黑暗,他无回天之力,如要抨击、抗争,结局可能更糟。怎么办?只有装糊涂了,这种糊涂是非常痛苦的。明明不糊涂,却要装糊涂;本来不应该糊涂,但又不能不糊涂。试想,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宦海沉浮的高压而险恶环境中,清正为官是多么地艰难啊!所以“难得糊涂”,对郑板桥来说,也是他在官场上锥心刻骨的血泪体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迸发出的浩叹和愤激之词!是对官场上那种糊涂圆融之风的批驳! 鲁迅在《准风月淡·难得糊涂》一文中说: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表现的是名士的牢骚气而已。”那么,真正意义上的“难得糊涂”又是什么样子呢?敝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难得糊涂”是一种“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气度和胸襟;是一种大智若愚、超群拔类的智慧和境界。比如北宋时期那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吕端,即堪称“难得糊涂”之典范。据宋史记载,吕端为人宽厚,为官清廉,行事低调。被拜为参政知事后,曾主动要求名次排在寇准之后,加之处事理财才华出众,逐渐为宋太宗喜爱和重用。但当太宗打算任用吕端为相时,有人却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吕端这个人办事糊涂。太宗根据自己多年的体察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为此太宗还作了一首《钓鱼诗》,其中两句是:“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部钓鱼人。”意思是说,对于任用吕端为相事,已无可争议,宰相一职非吕端莫属。公元995年,吕端由参政知事改任为宰相。任宰相期间,又主动让贤于寇准。太宗在位时,即立后来的真宗为太子,以备将来继位,执掌宋朝天下。可就在太宗去世弥留之际,内侍王继恩纠集宫廷一伙权贵阴谋废立,面对宫廷内部的严峻斗争,吕端机断行事,力挽狂澜。一面秘密囚禁王继恩,一面扶真宗即位,深得朝野内外的拥戴。 在当代,特别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领导人并非凤毛麟角,但真正能够称得上大智大勇,达到“难得糊涂”之人生最高境界者非叶剑英元帅莫属。叶帅为人随和,学识深厚,谨言慎行,长期以来甘居“参座”。从1962以后,毛主席曾几次用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诸葛亮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来评价叶帅;1976年在病榻之上的毛主席又一次召见叶帅时,还是把这句联语送给他,以示对国事的担忧和委以重托。薄一波也曾说过,叶剑英元帅能高瞻远瞩、顾全大局,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主要作用。1922年陈炯明叛变,是他挺身而出,率部保卫蒙难的孙中山;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时,是他首先通电反蒋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长征途中,是他将张国焘分裂党的密电证据报告给毛泽东,保证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按原计划北上。在“四人帮”的问题上,更是充分展现了叶帅也像北宋吕端当年那样的果敢决策和超群智慧。 从上述例证中不难看出,“难得糊涂”的真正内涵和本质意义,并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万事皆作糊涂观的称谓,而是一种气度,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但是长期以来,一些人对“难得糊涂”只做表面的理解,而不做深刻的解读,有的还把“难得糊涂”题在扇面上,贴在床头上,当做生活的信条和明哲保身的护身符。在小事小非面前装糊涂,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装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装糊涂,在原则问题上也装糊涂。一些官员,甚至有些党的高级官员,也揣着明白装糊涂,遇到问题该表态的不表态,该挺身而出的不出面,该批驳揭露的不说话,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生怕引火烧身,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这样下去,共产党内缺少应有的监督和约束,到头来还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从上到下“一把手”说了算?个人封建专制的弊端如何根除?官场腐败圆融之风如何消除?人民民主与法制建设如何推进?长此以往,党将不党,国将不国,后果是非常可怕的。“难得糊涂”的本质和内涵要求我们,小事可以糊涂,大事绝不能糊涂,在重大课题、重大挑战的面前,始终要保持一种强大的理性力量和勇往直前的果敢精神。要像当年的彭德怀、马寅初那样,为捍卫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官可以不做,观点绝不收回,在真理面前永不后退一步,这也许就是“难得糊涂”的真谛和精魂之所在!
作者:苏州市侨办原副主任 郭家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