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者,梳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也。《后汉书》载有童谣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由此可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之风,大约已盛行两千年了——真是积习难改“源远流长”呀!国人“自寻”之“烦恼”,亦常源于此。
记得过分强调“政治挂帅”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一位老战友跟我讲,他初进幼儿园的女儿一回家,就把她妈妈已扫过的地又扫一遍,随即歪着头问:“爸爸!怎么不表扬我呀?”弄得正在思考“全民大炼钢铁值不值”的他,“哭笑不得”!而今,反过来,又过分强调“给人以实惠”了。于是,“一切向前看”蜕变为“向钱看”、“向权看”;连小孩子之间,也比“阔气”、比谁的爸妈“官大”,更叫人“哭笑不得”了!
如果说,扫了地要表扬,还是由于尚不懂劳动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可爱的天真与难免的幼稚;那从小就比“阔气”、比“官大”,就是令人可怕的“早熟”了。本来,“人的本质乃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助人为乐乃人的本性,表扬是应该的;不求回报也是应该的呀。倘若,没有受到表扬和得到回报,便恍然若失、甚或怀疑人家“忌妒”自己等等,不就是“自寻烦恼”自曝幼稚可笑吗!至于从小就比“阔气”、比“官大”,之所以“早熟”得令人“可怕”,也不是危言耸听——这正是他(她)们将来难免会“勇敢”地走向贪污腐败的先兆呀;不是更危险的“自寻烦恼”吗?
如何避免“自寻烦恼”(或曰“避免‘穷折腾’”) ?起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时时事事莫忘“以人为本”的同时,莫忘“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这“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可都是我们党和人民,积六十至九十年之血汗经验与血泪教训,针对我们民族两千年来“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好随大流、好走极端”的“痼疾”,而制定的科学“验方”。但是,“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双胞胎也不会没有一丁点差别。因此,要时时事事因人因地、科学地运用好这一“验方”,还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实事求是”过程啊!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让我们大家不再相互埋怨、自寻烦恼,而和衷共济地稳步走向科学发展吧!
作者:金阊区离休干部 张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