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吴士清:世界加工厂的远思
【发布日期: 2012/8/15 】【来源: 市商务局 】【阅读次数: 2339 】【关闭窗口

 

苏州市的外向型经济,自1988年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以后,吸引着国外的企业家纷至沓来,促使苏州的经济快速向前发展。至今,苏州的经济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通中等城市规模,许多经济指标可与全国大城市相比肩。回顾1988年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时,省给苏州市的出口承包基数为26051万美元(当时没有进口任务)。经过22年努力,2011全市进出总额达到3008亿美元,出口额达到1672亿美元,如果以同口径的出口额比,增长600多倍数,发展速度之快,在我市历史上是没有的。现在我市的进出口量,已占有全省的五成以上、全国近一成的份额,在全省仍至全国具有举足经重的作用。

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现在苏州市工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城市建设、公路交通、文化教育、城市文明、旅游环境、饮食卫生、服务业水准等等方面,与改革开放前已不可同日而语,苏州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在欢呼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静下心来研究研究发展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我在此列举去年的几组数据:

进出口贸易总额3008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458亿美元,占81%;

出口额1672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365亿美元,占81%;

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819亿美元,占总额60%,其中出口额1163亿美元,占总额70%;

一般贸易(属于自已的民族工业)进出口额751美元,占总额24%,出口额397美元,占总额24%。

在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1,外国商人投资占八成,是绝对的优势。2,外国人拿原材料来在我们土地上建厂加工后进出口的加工贸易又占到六─七成,处于主导地位,从数据上看,我们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到七成以上,可这些也都来自外商投资企业。3,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仅占二成。可以看出,我们的对外经济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界加工厂。

毫无疑问,这组数据给苏州市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市场繁荣,但到了现在这个水平,我们应该更从长远处来思考一些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问题。我市可供外商投资的土地资源逐步枯涸,土地价格飙升,人力资源短缺,员工工资逼着增加,随着后发展地区交通的改善,我们的招商硬件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在国际上,经济比较迟后的国家,以低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据报导,目前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用工成本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据称,德国的国际运动服巨头阿迪达斯公司将于本月(7月)31日关闭位于我市园区在华唯一全资工厂,转到东南亚国家去生产,相应的代加工工厂都成了无源之本,也将跟着转移。会不会成为连锁反映,并波及高端技术产品企业,就要看我们的工作了。“飞走”的原因是员工工资太高,一仓库物料员每月平均综合收入超过3000元,还很难留住人。而那些低成本的东南亚国家,正伸开两臂迎接加工产品到他们那里去。

二目主动权问题。我们的地域优势,我们的招商政策得力,这是我们的主动权。可是产权、知识产权、技术人才以及国外的复杂购销网络关系大多在人家手里,外国人说了算。如果国内外形势平稳,我们继续发展没有问题的,若是国内外出现动荡局面,我们必受影响,而且要大于其他地区。所谓的加工贸易是没有知识产权的OEM,俗称“代工”,只是为人家的品牌加加工而己,我们的统计是高新技术产品,实质是人家的,他不给你加工了,就不是我们的了。

三是我们的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但与现实生产水平比还很簿弱。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仅二成左右,起不到左右局势的作用,特别是高端技术产品,几乎都是人家的。

从长远着想,趁目前大好形势的情况下,逼切需要培植自己的工业。有了自己的产业,抗风险的能力会显著增加。近几年来,已着手培植自主产业,但进度缓慢,据资料反映,2006年自主产业出口额占出口总值17%,经过六年的努力,只增长二、三个百分点。笔者认为,培植我们自己的产业已刻不容缓,必须放到议事日程上来,不仅在比重上要加快提高,更重要的要对高端技术逐步拿到民族工业的手中。为此,本人以个人的观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考核标准上要务实。现在看一个地方的成绩,首先看的是总指标的增加还是减少,增长了什么都好说,减少了赶快找问题,不太重视结构变化。作为领导,谁也不愿看到自己的一块出现负增长。曾经提出过重视产品结构变化的考核,可不久就不重视了,因为考核总指标最方便。所以今后的考核,在外向型经济问题上,不仅要只看总指标的增减,更重要的要看结构优劣。对一般贸易(也就是自主的民族工业),特别是自主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要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如果进出口总量增长不多,或有下降,可结构优化了,则就应是取得了成绩。

二,大力培植自己的企业,在现今发展条件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要与初期的利用外资一样,在政策上有倾斜,例如土地、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

三,吸引高科技人才。不仅要留住本地学有所成人才,还要大力吸引外地和海归人才,对外资企业里的人才也可想办法吸引过来,要创造条件让外国高科技人才投到苏州来。

四,稳住外资企业。许多外资企业在我市多年,因为我们有许多优势条件,经易不会转资离开,但也不能确保在特殊情况下有变化。能不能设想,我们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让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生根落脚,转化为内资企业,我想只要水到渠成,并不是不可能的。

世界加工厂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只能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过程。苏州的经济应发展成为以本地产业为主,具有高科技含量、自主品牌和高端商贸流通、服务的经济。这是长期的目标,不可能短期内达到。但千万不能只顾当前任务,忘怀了培植自己产业的远期设想。要通过不遐努力,使我们的经济正真的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之中。

 

                          苏州市商务局退休干部  吴士清

 2012年7月23日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