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过去对幼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三字经》,在中国传承了几百年,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当今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我国社会各阶层,无疑更加有着独特的意义。
近年来,有关“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报道,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官二代”续官、“富二代”炫富,“星二代”特殊,这个被网络或公众街谈巷中绕不开的话题不断升温。前段时间,一则山西静禾县委书记的女儿,在其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时,就已经为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正式在编职工,继而又带薪上大学连续吃空饷五年的新闻,再次把“二代”的问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其实,公众心里都明白,“二代”的问题,根子在“一代”。有了权力高于一切的耳闻目染,才会有“我爸是李刚”的骄横,有了用钱可以摆平一切的言传身教,才会有驾豪车违章行驰,并对上前执法纠错交警大打出手,甩着手中的支票叫嚷“我有的是钱”的仗财欺人的嚣张,有了名人效应的长久熏染,才会有动手打人后还高喊“谁敢打110”的跋扈。正所谓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结什么瓜。
看来,如何教育“二代”,对孩子施予怎样的爱,确实值得为人之父的“一代”深刻反思。《战国策》里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五十二岁得一子。老来得子,自然疼爱有加,取名宝儿。郑板桥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从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哪里会做馒头呢?但父命难违,只得勉强答应下来,在请教了厨师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馒头做出来了。当他高兴地把馒头送到床前,却发现父亲早已断气,他跪在床前痛哭,忽然发现几案上有一张纸条,留下了父亲的几行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教给子孙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老老实实谋生的本领,是最大的爱,也是最好的馈赠,“造财不如造才”,“留钱莫若留贤”。古人这些教育后代修身向善,成长成才的言行,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
党的老一辈领导人,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更是身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毛泽东主席身居高位,但对子女要求严格,不允许他们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和特殊化,告诉他们要以坚守对党的忠贞信仰和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献身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长子毛岸英,土改时自觉地到基层去实践锻炼,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又别妻辞父走上前线,接受战火的考验。最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成为一名让后人敬仰和缅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当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主席长久沉默不语,在连续吸完两支烟后,才痛苦地发出一声催人泪下的叹息“唉!战争,总是要有伤亡,谁要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朱总司令对中国革命功高盖世,但他一生俭朴,两袖清风,临终时,没有给孩子留下一点存款,而且叮嘱他们,自食其力,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叶剑英元帅的女儿叶向贞这样评价父亲:“在我们儿女的眼里,他老人家是令人敬仰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他的一生为祖国,为人民立下功勋让我们敬仰,他的为人也给我们子女树立了做人的表率,对我们影响巨大,他是我们一位人生最好的老师”这种给子孙留品德,遗精神,传作风的高风亮节,不仅是对子女负责,更是对党的事业负责。
反观如今,我们有些人,不是想着如何教育子女清白做人,踏实做事,靠自力更生增长才干,凭真才实学谋求进步,而是整天琢磨怎样给子孙留些钱财,让孩子坐公家车,吃别人送的东西,花别人送的钱,靠关系办事,在这样的环境熏染下,如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明是非、知美丑,辨善恶,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内蒙古原国税局长肖占斌,因为总想给子女留点钱财,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结果东窗事发,不仅自己落马,同时,把孩子也搭进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为人之父的悲哀。
留下千垛干柴,不如留下一把斧头。最宝贵的馈赠是奋斗的精神和做人的本领,而不是身外财产。正如林则徐的一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虚增其过。”如何教育子女,给他们留下什么?的确是一门学问,值得天下所有为父母者深思。
作者:吴中区统战部离休干部 苗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