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走出了小区门,骑上公共自行车,道路两边绿树郁郁葱葱,缕缕花香袅袅地钻入人的心田。我还没来及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转眼就到了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星海广场站入口处,我归还自行车,踏上自动扶梯,下到地下二层站台,一列车呼啸而至,又稳稳地停下。坐上列车只20多分钟就到了苏州著名的风景区木渎,整个行程平稳有序,安全快捷,人们享受着地下穿行的快感,令人心旷神怡,幸福在“行”啊! 人的幸福就物质而言,大概体现在衣、食、住、行。穿衣已早非以前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期了,现在讲究的是时装,实在翻不出花样,把衣服挖几个洞,牛仔裤磨出网眼也算时尚,穿着走在路上,引得众目瞪瞪,赢得一份荣耀。饮食方面现在讲究吃好,营养搭配丰富多彩,而非大鱼大肉,填饱算了。住的变化就更大了,各个街巷、老新村都在改造,质量较差的南环新村已全部拆除重建,园区、新区更是高楼林立,别墅处处。谈起行的变化,那也是感慨万千啊! 40多年前,人们的行主要是靠双脚。苏州市走来行去基本上是古城一块,横穿南北的人民路是主要的道路,大街小巷里人们走来走去或是踩着自行车冲来冲去,如若走到石子路上,还要时刻提防路上的坑坑洼洼。聊聊无几的几辆公交车和客车穿行于苏州城,节假日如要去园林或风景区游玩,能挤上一辆公交车是很辛运的了,偶尔看见一辆小轿车驶过,会瞪起羡慕的眼睛,心里嘀咕着:“什么时候能尝一下轿车的味道呢?”有时出差远行,就得坐火车,去一次北京,慢车要在铁轨上颠簸一整天,特快还得开上一夜哩。想乘飞机,那可是奢望了,必须由单位审查身份,再开介绍信方能购票,如不是“市级”、“处级”有钱也没法乘飞机。可见当时的“行”是种痛苦,困难的事。今天的“行”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苏州市区面积拓展了几十倍,但市内交通也不断得到拓展、改造、升华。至今棋盘格局的交通网已形成,路况也得到优化,特别干将路,两路夹一河,河边扬柳倒垂,松柏常青,鲜花盛开,奇石摆艳,行走在路上如同漫步公园,高架快速路,外环,绕城高速已将苏州市包围,通往江、浙、沪和全国各地均有高速公路可行,坐在轿车内,油门一踩,即刻可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奔向各地,即使到北京也只需行10小时左右。至于短距离出行方式已从自行车转变为电瓶车和小汽车,现在拥有一辆轿车已不是奢侈的事,苏州市轿车数量全国第三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而且奔驰、宝马车随处可见。想乘飞机更是轻而易举的事,在家里电脑网上,揿揿鼠标,即可订票,届时出示证件、登机就飞。在市内出行,除了自己用车外,乘坐公交车也是很好的选择,市内公交车已成为公共交通的中坚力量,这些年公交车辆不断增加,不断提档升级,大多线路也逐年增多并得到优化配置。目前全市已有3000多辆公交车,271条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四通八达,遍布城乡各地,为市民出行密织出一张畅通的网络。市政府还给乘车人打折,免费的优待,坐上公交车,沿途浏览风景秀丽的湖泊山峰,现代气势的高楼大厦,衣着靓亮的都市人群,别提是多么的快慰,更何况苏州轻轨一号线已把“行”从地上深入到地下,可以想象2号线、3号线……全部通车后,一张地下交通网的形成,又将深深地影响苏州人的出行理念。那时苏州地上、地下、水中的行是多么壮观的一幅图景,人们的行也会成为一种幸福的享受。 当然“行”本身就要前进。我们的“行”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城区部分道路还很拥挤、堵车现象常见,基础设施跟不上,不仅小区停车难,路上停车也难,更急于解决的是硬件建设好后,人们的文明程度也得跟上,目前人们交通法规意识还很差,违章现象很多,交通事故频现,人为制造了许多“行”的瓶颈。所以城市畅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仍然是我们努力前时的目标。 让我们奋斗吧,在“行”的图画上画上更美的一笔,让大家共享“行”的幸福。
作者: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干部 纪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