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易老岁月易逝,自从退休制度贯彻执行卅年来,我们老年人退休好比战场上从前方转后方,为了使新鲜血液输送到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实现邓小平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划三步走,到2020年实现基本现代化,到建国100周年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展国家水平,我在82年7月报名退休,在这卅年中我体会到闯过三关。
一、首先我在思想上认定干部退休好比战场上从前方转后方,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报名后先向有关方面联系再就业的单位,承蒙黎里镇党委汝留根书记同意聘我到黎里帮助乡镇工业当顾问,使我感到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生活的美好,有事干就不会感到空虚寂寞(时间1982-1986年)。
1982年7月退休离开我亲手开创的吴江县乡镇工业局回到黎里老家,转眼之间已有30个年头一晃过去了。现在回忆起来,回到黎里的活动可分为二个阶段:首先是1982年一1986年期间,我应原黎里镇党委汝留根书记的邀请,协办乡镇工业,先在工业滤布厂帮助筹建涤纶厂、后到第三水泥厂、啤酒厂、瓶厂等单位,帮助基建监工和当业务顾问,自认为这算作为我对黎里镇乡镇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一点直接贡献。
这阶段,我在啤酒厂帮助处理二件事。第一件是在该厂基建时当工地监督基建质量,当时平望打桩队(是老金介绍来的)队长在工地上找我帮帮忙,拉我到现场一看,一根桩打不下去,能否锯掉一段,当时我答复这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你要变更设计图纸需要上海设计院来鉴定才可进行。我当即将情况汇报给徐厂长,厂长同意请上海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师现场察看认定设计图纸不能更改,这是百年大计,并指出桩打不下去是你的打桩机只能打16米桩,现在要打18米肯定是做不到的,必须迅速去调另一台打桩机18—20米的才可施工,队长没奈何只得去另调一台打桩机完成任务。第二是啤酒的质量事故,由于该厂产品啤酒专供上海卢湾区饮食服务业,零售店在旺季开车来要10箱啤酒,当时仓库又无货就把车间剩余的10箱啤酒拿去应急,谁知被专卖局检验发现啤酒瓶内有沉淀物,判定不合格,当场倒入大阴沟里销毁,并宣布今后“白天鹅啤酒”需要经过检验合格才能上市,否则不准上市销售。我与徐厂长商量,一方面向县计委朱主任汇报,请求指示。朱主任说你们不来我也要找你们,怎么把不合格产品供应出去,你们现在问我怎么办?我看解铃人还需系铃人,你们要从根本上找原因解决。我们回来商量,一方面生产不能停,找上海啤酒厂做加工任务,另一方面整顿生产秩序,把好质量关,力争做出合格产品送上海质检局检验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上市。经过一个多月的整顿,终于取得合格证书,恢复在上海上市。上述事件发生告诉我们“质量第一”,是一个单位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不能疏忽,要做出牌子不是一朝一日而是常年累月,做坍牌子只要一时一刻。
二、闯过自立自强关。在1987年到现在我接受组织上的号召,我们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主要任务是两个关心:其一是关心下一代教育,其二是关心落实“六个老有所(养、医、教、学、为、乐)”的任务。我党支部虽然是1982年成立由于大部份是子女顶班,户口在农村,因此连活动场也没有落实,直到1984年镇工会基建结束给支部三间房子(一大一小)再加上老干部离休的逐年增加,到1990年成员达到33人(其中有4人迁出有2人病故)支部人员增多力量加强,上级布置的任务都得到完成并获得上级领导的表扬。当时我们对党支部工作熟悉的同志自觉去干,不熟悉的学着干,并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了增强主人翁思想,我们制订了“10员竞赛”制度,得到群众称赞领导表扬,使我们感到组织的温暖和幸福,时间1987年-现在。
1.我自1989年至今担任黎里老年学校副校长,镇老年协会副会长,镇关工委副主任等职。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我与殷安如二人共发动老同志收集与撰写革命回忆录和群英谱材料共60篇左右,我改编乡土教材6篇约20多万字,收集撰写群英谱12篇约4万多字,并到芦墟、北厍、盛泽、松陵、平望等地宣讲,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得有关单位和青少年的好评。15年间讲130多场,受听人数约近万,另外为中心小学校刊撰写家教稿件6篇。
2.参与中小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组建小学生门球队,担任义务监督网吧的志愿者等,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积极反映校内外青少年情况,积极建言献策。经镇政府批准参与黎里镇抗日战争死难同胞纪念碑和十一处革命斗争遗址的挂牌工作,落实青少年教育的德育基地。并在2005年经政府批准参与建立群英谱纪念碑。
3.1995年受聘担任黎里中心小学校外辅导员,1994年参与镇关工委组织到中心小学参加“五心教育”、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参与与单亲子女情况调查,关心学校个别青年不良的行为教育。在共建活动中对范桢等三位困难学生学杂费、书籍费发动老干部捐助625元解决困难,该款由校长交给家长;在后面的三年中我们与中心校结对子,帮助困难学生在活动室内共募捐助学金1600元,其中本人捐350元,并为二中与中心校发生校外青年欺侮敲诈校内学生事件报请镇有关部门处理。2000年~2008年间,我们自定每年在帮教活动中募集400元左右,帮助贫困学生书籍费,交到中心校、妇联春蕾助学金办公室。2008-2010年三次全国性募捐,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我捐1000元,全支部6人共捐4700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我个人捐400元,全部7人共捐2600元,同年7月14日党员扶贫帮困基金我捐400元,支部5人共捐1300元,这几笔捐款均由汾湖镇人事局帮助交给主管部门并出具收据,在活动室内公布。除上述集体扶贫帮困募捐活动外,在2001年~2010年十年里尚有个别人员上门求助,比较特殊情况的有山东枣庄郑君刚因来黎收煤账找不到人而缺回家路费,帮助解决300元,家住黎里东亭街恒丰太弄1号夏再生锅炉工,因生产岗位上感染夕肺病,要求厂方解决医疗费用被拒而要求法律解决,到吴江律师事务所求助同意义务辩护并指点法律手续,到劳动局做检定是夕肺病要钱,起诉也要钱,路费钱,来向我求助二次400元,这场官司打了半年获赔2700元,另外有二个亲戚经商失败要还银行债共56000元我帮助解决,其余100~200元(个人不需收回故无记录可查)。
4.1998年有二名吴江法轮功组织骨干到黎里找到离休干部朱孝伯夫妇,企图在黎里发展组织,当时老朱就向我反映,我们认定这是歪门邪道,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神论是背道而驰的,而且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由我向市领导写信反映这一情况,引起市委领导重视,市委宣传部郑重答复并要求继续关注他们的动向。1999年8月我在全镇揭批法轮功座谈会上列举该组织三大危害八大罪状,帮助4名法轮功练功者认清了李洪志的罪恶用心,他们当场表示退出法轮功组织,还交出了法轮功非法制品。直到法轮功组织围攻中南海才真正暴露了法轮功的邪教本色。我还接受吴江日报专访,参加吴江电视台“星期天大家谈”节目,揭露法轮功邪教的罪行。对最近几年出现的平望垃圾发电厂与抢购食盐等谣言,我们及时摸清情况向群众辟谣,安定社会秩序。
5.关心校外社会青年方面的工作。为残疾青年(精神病患者)屠幸幸(船长浜l号)向政府反映申请残疾证,并得到批准为特困户,照顾每月420元生活费,现在升高到每月600元。邻居贫困学生凌伟中录取大专(自费),我资助500元。
曾动员孙女屠琛虹在我家中办过一期英语补习班,共有8人(不收费的)。突出的一件事是2002年时有个家住平楼街姓殷的家长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儿子初中毕业只考30分,回家向家长要求继续读书,这位家长找到我要求帮助想办法到党校办的成人学校职高班学习,经我多方协商未获解决,最后经镇政府文教助理出面多方协商,取得成人校同意,派二位老师对学生进行校外辅导,到下一年春天,那孩子在吴江市青少年书画竞赛中得到奖状,还参加了工会电脑培训班免费学习。去年冬天听那孩子父亲说,我家孩子现在在电脑房工作,幸亏你当时的帮助。
三、卅年的退休生活使我走进了幸福门
1.世界上什么是幸福?我的答案是我做好事就是最幸福,卅年来不论我担任乡镇工业顾问和担任老年学校副校长、关工会副主任(现在退出来当志愿者)、党支部书记、委员,为落实“两个关注的任务”促使我们融入社会融入家庭,我认为我做了好事才能保持与善良的人们沟通,才能感受到世界气息,感到这个社会的力量,我不需要他们的回报,我只想帮助他们的人生改善,就是我的幸福,特别在1990年起我被选上支委,感到生活充实愉快,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社会的好评,给了我不少鼓励,我很开心很满足,感谢党的培养,感谢养育我的人民。
2.我的退休卅年家庭幸福感
(1) 收入培增——从退休时月收入不足百元增加到现在月收入万元户.
(2) 教育提升——我自己是小学生,现在我家孙子孙女都是大学生,一代更比一代强。
(3) 住房保障——从无房者变成有房者,我家儿子、孙子孙女都是居者有其屋(其经费来源都是亲戚帮助与借款,共需130多万我只借1/5)。
(4) 就业行动——我家子女都有工作岗位。
(5)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全复盖,全家都参加社保,有养老金,80岁以上“三无”也有养老金。(今年我儿媳参加社保医保,费用由我承担)
(6) 医疗保障——从参加医保都用医保卡记账就医,老干部每年一次体检
(7) 幸福感——乐后吴江高楼大厦代矛屋,羊肠小道高速行,我们黎里也有镇内公共汽车,农民也可领市民卡,家中厨卫也是电气化。
(8) 政治待遇——市里每年二次十八级以上干部情况通报会,镇每年一次情况通报会。我每年向镇党委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期望。(如南栅浜下水道阻塞、船长浜路接南栅浜56公尺水泥路铺垫都得到解决,获得群众的称赞,在市情况通报会上向市委书记反映死不起吴江殡葬费暴利,徐明书记当即责令民政局领导查实。
(9) 对老干部的关怀,特别是老干部处于高龄高发病二高期间,我们冬送温暖夏送凉,住院必访,老病号每月联系一次,今年准备建立电子保姆。
(10) 享受外出疗养待遇,每年一次老干部疗养,单位每年2次组织短途旅游当天回往。
通过今天回忆30年的离退休生活,真是感慨万千,莫道夕阳晚,要看日东升耄耆逢盛世,秋后又一春,笑谈风云碌,自有百岁人,岁月虽蹉跎尚无不治症,苛能利国家,余热当献身,一生无所求,是非已分明,终身无憾事,唯有报党恩。
作者:吴江市离休干部 屠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