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南,大地回春,气候宜人,是出行的好时机。月初,我踏上南粤之旅的行程,亲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城市-------深圳经济特区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在深圳期间,我浏览了市容,参观了几处地标性建筑,到过一些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接触过普通市民,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之一是深圳开放、包容、多元。“广纳百川,有容乃大”。深圳是一座高度开放的城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拥有1200万人口,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领先于其它副省级城市。海内外大批投资者、知识精英,务工人员来到深圳,显示了它的包容和多元。岭南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兼容并蓄、奇异多彩的特区文化。前年该市举办特区建立30周年“我与深圳共成长”征文等系列活动,将应征来稿归纳出深圳人的十大特征:“敬业专业;公民责任;冒险敢闯;快速高效;创新创意;拼搏实干;公益关怀;开放包容;自我激励;忧患意识。”我认为,这十大特征是对深圳人性格、品质、素养的完美体现,也是城市的精神财富。
印象之二是深圳市民幸福指数高。数据显示,深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前年已达5.06万元。从月收入看,公司白领、教师、医生1万元左右或更高,熟练技工4000-5000元,住家保姆包住吃也达3000元。企业退休人员在去年人均2590元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10%,对7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加发90元,80周岁以上100元;对具有正副高职称的分别再增发700元、600元。此外还实行高龄津贴,80-99周岁每月200元,100岁以上每月500元。公用事业方面,对70周岁以上市民(包括外来者)乘地铁、公共汽车、浏览景点均免票。早餐点供应的十几种食品,价格便宜(豆浆1元/杯、菜包、肉包0.75元/只等),花3-5元可吃一顿早餐。市政府还制作了数百辆“平抑物价惠民工程车”,将蔬菜、水果、调料品等实行平价销售,让市民得到实惠。
印象之三是深圳市容市貌、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好。市区道路整洁,秩序井然,绿化美化令人叹服。我总结了深圳有“六无”:一无街头纸屑瓜皮;二无流浪者讨饭;三无交警在街上指挥交通或巡逻;四无城市顽症“牛皮癣”小广告;五无小商贩乱设摊点占道经营;六无市民在人行道上聚众打扑克“小来来”。城市管理能达到这样的水准确是难能可贵。我想这是该市常抓不懈的结果,特别是去年该市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抓住这个机遇,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城市设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从而推动大运会效应的常态化,使这座国际大都市更加光彩夺目!
这次深圳之行,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深圳人的“大视野、大气势、大手笔”,仅仅用了30多年造就了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现代化城市,这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由此联想到我久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富庶之地,囿于“小街小巷、小桥流水”的文化氛围,视野狭窄,观念滞后。这次南行,的确是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接受现代文明的极好机会,促使自己在晚年跟上社会进步的节拍!
吴中区纪委退休干部 陈志力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