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苗 影:“表里如一”话官德
【发布日期: 2012/5/8 】【来源: 吴中区 】【阅读次数: 2375 】【关闭窗口

    修身养德,乃做人之本,更是为官之道。官员之德,其内容是人生观到权利观,从为政到生活,从社会到家庭,涵盖了各个方面。但是,在老百姓眼里无非就是两句话: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呱呱叫,行动对不上号”,其官德如何?老百姓自然心知肚明。

    在一次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六种不良作风,其中之一就是表里不一。他说:“有些干部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而此种“两个形象”、“两种表现”失德之官在中国,跨过历史,穿越古今,绵延不绝。在古代,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史书《太平广记》中记载的“酷吏”李绅。李绅其人,对于今天的我们可能有些陌生,但是,他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著名的“悯农”诗,却妇孺皆知,无人不晓,从1200年前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的母亲不识字,在我儿时,她能经常把这些诗背给我听,并详细讲解其中的含义,受些熏陶,使我从小就养成了珍惜每一粒粮食的习惯。同时,也使我对这位一千多年前的诗人萌生了十分崇敬之情。

    然而,当成年以后,进一步解读历史,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位曾经悯怀农民,关心百姓疾苦的年青诗人,在步入仕途当上官以后,却完全换成了一副相反的面孔。据记载,在他任淮南节度使时,就变成了一名面目狰狞的“酷吏”。 “李绅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在他的暴政下,黎民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战战兢兢的过日子,说不上什么时候就大祸临头。于是,纷纷逃往江南避难。“邑客黎人,惧羅不测,渡江者众矣”,当下属向他报告,“户口逃亡不少”时,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汝不见掬麦子呼?秀者在下,秕糠随流者不必报来。”意思是,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那些颗粒饱满的总在下面,而那些随风而去的秕糠,就不用报告了。在李绅的眼里,曾经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黎民百姓,不过是随风而去的秕糠而已,不值一提。

    历史在向前,时代在发展。但是,像李绅这样的双面人生的失德之官在中国的大地上却始终没有绝迹。纵观当今那些落马的贪官,无一不是如此。他们在台上,会议上,大讲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而在台下,会后则大行腐败之事,讲起党纪国法,他们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头头是道,而在人后,则完全是一副贪婪敛财的嘴脸。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曾直言不讳的对圈内人说:“我在会上讲的,那是说给别人听的,咱们该怎么办,还怎么办。”而广东茂名市原常务副市长杨光亮,更是把他的双面人生演示的淋漓尽致。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从公社一般干部起家,历任电白县羊角区长、区委书记、电白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一路晋升,直到茂名市常务副市长。无论在机关还是在社会上,他都以清贫朴素、以身作则、忠诚专一,为人豪爽而被人称道,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在电白县岭门镇一个贫穷偏僻,半渔半农的海坡村里,有一栋低矮的小屋,被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把守着,周围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这就是杨光亮的老家。虽然他已经当上了权震一方的官,可是逢年过节,总要回到老屋小住,特别是总不忘邀请上级领导或同事,来小屋作客,以表示自己的当清贫朴素,永不忘本。而让许多人想不到的另一面他竟是个被控受贿1100多万元,违纪收入7350万元,另有4100万元不能说明来源的巨贪。杨光亮这种台上台下,人前人后截然不同的两张面孔,不能不让许多人感叹:“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做人为官的基本道德品格。而“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这种表现不一,言行不一的失德之风,不仅使领导干部的形象遭到贬损,更危险的是它严重的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老百姓是最看重实际的,他们既要看领导干部怎么说的,更要看他们是如何做的,如果嘴上说一套,实际干的是另一套,他们怎么会信任你,拥护你,和你紧密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呢!

    要杜绝表里不一现象,必须铲除其生存的土壤。一方面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教育,更主要的是建立相应制度措施,把领导干部放到群众中去考察,多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特别在用人问题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不让那些披着伪装的现代李绅式的人物有可乘之机。

 

吴中区统战部离休干部 苗影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