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政法、纪检机关工作了20余年的我,怎么也没想到,在快到“退位”的时候,又“改行”干起工程建设的活来。从2003年中开始,连续3年,担任了区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又称老新村改造)的总指挥,先后负责对彩香一村南区、三元一村、新庄新村实施整治改造。正是这3年的人生经历,使人终身难忘。
临三香路一座以母子造型的大型石雕塑为标志的彩香新村,曾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市民羡慕的新建住宅群,也是当时苏城最大最早的小区之一。但历经20年变迁,这里已黯然失色。担当起老新村改造的我,花了2天的时间,在小区进行“微服私察”,只见幢幢住宅墙面破旧驳离,公共楼阁钢窗锈迹斑斑,玻璃破损,一楼住户破墙开店,占道经营比比皆是,搭设的遮阳棚犹如旧时的农贸市场,更加不堪入目的是一些底层住宅竟然在后院围墙布起了铁丝网。此时此景,让我看了不禁揪起心来。
老新村改造开工了,设在小区内的指挥部里的我们,一下子忙碌起来,一件件,一桩桩难事摆在案,最棘手的还是拆除违章建筑,解决破墙开店的事,30几户不是个少数的概念,短短几天,我们连续开会商量法子,最终使了三招:一招:由街道、社区和城管、工商等部门组成若干工作小组挨家挨户做劝导说服工作,对其中确有实际生活困难的居民,联系有关部门给予就业帮助或生活补助;二招:其中房屋产权或使用权属街道而租赁经营的,街道带头拆除;最后一抬:提前实施住宅外围墙的改造。三招齐下,还真灵了。当一幢幢、一排排粉墙黛瓦园林式的墙景展示在居民面前时,事实起了最好的说服力。改造后的彩香新村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美,最美的当数这里的绿化生态环境,还在做规划设计时就将这里的绿化工程改造定格为“园林生态化”,工人们精心布局,细心施工。村中的6个绿化组团花卉树林品牌各异,高低错落,疏景缤纷,每个组团中央铺设的小憩休闲健身场地,四周连连绵鹅卵石小径,林中草地闲石小品点缀成景。设计词中将这里誉为“生态自然的都市绿洲,舒适温馨的交流空间”并不为过。
经过半年的整治改造,被列为全市老新村改造的首试作品,赢得了居民和各方的赞誉。在竣工典礼上,居民们以欢歌载舞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喜悦之情,而我被四周边的居民问及最多的是:“啥辰光轮到伲小区的改造。”
2005至2006年三元一村、辛庄新村的改造,无论是政府资金的投入,还是建设项目的内容,都远比彩香新村改造工程繁琐得多,2年间,留在我记忆中最深的是两桩事,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解决好居民停车难的问题。这是现时老住宅小区的一大难点。2005年8月开始实施的三元一村改造时,同样把这个难题摆在我们面前,经过向市有关部门沟通争取,终于决策在新村的中心广场建成地下人防车库,库容3600平方米,可停放近百辆自驾车。这么大体量的地下建设工程,又是在新村改造之后几个月后开挖,且周边都是经营户和居民住宅,这无疑给改造带来更大的难度。不但要做好群众工作,还要协调好与其它项目已进场施工的工程队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统筹解决这一困难时期居民进出方便和保障今后车辆停泊上动足的脑筋。将新村南北主干道拓宽,铺成10米宽的沥青路面,道路一侧划成停车泊位,拆除广场东西两侧的经营门面和宣传栏,确保与主干道的连接畅通,在小区组团的空间铺设草坪地砖,解决部门居民宅前停车。
车库地坑开挖后,将广场南侧的通道圈入作业围栏里,影响了南居住小区居民的进出,我们又在通道的围墙内侧铺设了一条临时行走的石子路。改造后的三元一村,以其四通八达便捷的道路和足量的小汽车停泊位,成为那里的百姓宜居乐居的幸福家园。
实施对新村全方位的治安电子监控。留园街道地域的辛庄新村,原地处城乡结合部,这里历来就是个治安案件高发的地段。百姓要宜居乐居,首先要安居,安居才能乐业。我们把治安防控建设项目纳入到老新村改造中来,得到了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的鼎力配合。由区政府出资给安装单元防盗门的户主给予补贴,很快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将249个单元楼阁的防盗门安装完毕,在安装时,又给单元楼阁配制了感应灯,这一小小的举措,都得到居民由衷的赞叹。辛庄新村地形狭长,居中又有一个农贸市场,形成了多个出入口,这给建造封闭式治安安全小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我们对原有8个门卫室进行了重建或改建,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在街道的支持下,将北区的一间物业管理用房改建成电子监控中心。我坐在新建成的中心操作台前,看着视屏上新村东西南北进出的人影画面,对身旁的保安说:“你们要看好这个大家门,有了技防,还要与人防结合,才能保一方平安。”
2006年6月,我这个改造总指挥卸任了,但老新村改造还在继续,成为更多市民的期盼,用市民的话:老新村改造是造福人民的大好事。
相信,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项造福于百姓的实事会更加深入。
金阊区处级退休干部 赵国安
2011年9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