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对于企业、对于品牌之重要性相信每个企业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一个个品牌企业的诚信“滑铁卢”告诉我们,诚信的知与行之间存在着令人扼死的断裂。为什么明明知道企业失去诚信就会失去市场、失去顾客甚至失去生命,企业经营者们依然“前赴后继”地违背诚信呢?原因之一是见利忘义,在巨额利润面前有些经营者经不住诱惑,不惜铤而走险。“达芬奇”之所以煞费苦心将国产家具送到国外去,挂羊头卖狗肉,就在于谁敢这样做,价格就可以翻上几十倍。原因之二是迷失于“潜规则”,对行业中不正常的失信行为不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而是同流合污乃至集体作弊,把潜规则混淆成了行业标准,三鹿等奶业巨头的三聚氰胺事件根源在于此。原因之三是急于求成,众多企业的诚信危机出现在其快速扩张过程中,在资金紧张、产量不足的情况下,不惜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将企业做大做强。原因之四是心存侥幸,对自己的失信行为,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以瞒天过海,浑水摸鱼,而现在由于信息体系不完善,失信成本低,客观上助长了这种侥幸心态。
不管企业经营者们因何原因违背诚信,一个一个品牌的倒下,实际是一次又一次告诫“诚信”需要时时坚持,处处呵护。一个知名品牌的创立,需要几十年及至上百年的奋斗和积累,而只是一次失信,就可能前功尽弃、毁于一旦、生命终结。拥有90多年历史的安达信、安永、德勤、毕马威、普华永道一起皆被公认为全球五大会计公司,在8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但就因为一次“安然假账”事件“死于无信”。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企业的一次失信,不但毁灭的是这一个行业,有时甚至会冲击整个行业“兵败如山倒”,信誉如重山,随时随地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曾指出:“从长远看,中国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国民信用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加强诚信建设,对于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都可谓意义重大。从宏观上讲,诚信建设,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支柱,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基石,也是维护国家形象的主题;从微观上讲,它不仅能够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政府形象。古人云:诚信是金。今天,我们要说,比黄金更宝贵的是诚信。
作者:吴江市离休干部 屠文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