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张及:红色书中幸福花
—— 击 楫
【发布日期: 2011/5/21 】【来源: 金阊区 】【阅读次数: 3158 】【关闭窗口

    我虽鬓发斑白,但依然精神抖擞。人们多不信是1929年出生、已年逾八旬;或以为是一向养尊处优、没吃过苦头吧?其实,我儿时虽曾有过一个幸福的八口之家,但日寇的侵略、故乡镇江的沦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劫收”,不仅使家庭破产,还使母亲、祖母、妹妹和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祖父,先后在贫病交加中撒手人寰。参加革命后,人民军队中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虽曾使我由衷深感幸福;却又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为坚持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还失去党籍、军籍20年(其中下放参加重体力劳动,先后达12年之久)。但是,虽身处逆境,我也从来没有完全失去幸福感。 
    不是我“十三点”、或有点“阿Q”;这主要归功于阅读——少时相信孟子曰:“天之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于是,自觉接受上天考验,虽苦仍感幸福;或者,跟着豁达的苏东坡,沉醉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高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自感幸福! 
    当然,真正从“灵魂深处”解决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还是靠的“红色阅读”。就我个人而言,三生有幸的是,1947年冬,在白区南京,第一次接触的红色书籍,便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我是一个既“好读书不求甚解”,又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的人。我踏入旧社会将近两年来,所有看不明白想不通的问题,这本书都深入浅出地作了回答。看得我爱不释手,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第一遍。又如饥似渴地进一步阅读了:从苏联大使馆新闻处要来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论列宁主义基础》等、还订阅了我党在港出版的《大众文艺丛刊》、《论文艺问题》(即周扬编《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等等,使我认识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从而逐步由“好读书不求甚解”,真正深入一步为“好据‘实事’以‘求是’”了——虽因此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但更多的却是“觉悟”的“幸福”!
    “反右”和“文革”对我的冲击和带来的痛苦,一次胜过一次。但当我跳出个人得失,静心地、历史地、全局地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并据“实事”以“求是”的结果,都有新的觉悟,并从而产生新的幸福感。“反右”之前的整风,主题原本是“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为什么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要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就立马被当做敌人呢?倘若当时不是急于压服,而是心平气和地通过和风细雨的充分讨论以分清是、非和利、害,这个问题还会一直折腾到今天吗?但我追根溯源,终于痛苦地认识到,这只能归罪于剥削制度造成的兽性泛滥。然而,这又是中国封建了几千年的“历史必然”也!故而,我从不怪罪某个人。因为,我受难之际,也正是党和人民遭遇挫折之时:因此,可以说从上到下,都是几千年封建遗毒的受害者——只是程度不同、方式各异、责任有别而已。于是,对个人的一切不幸也就释然,甚至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而有点“自豪”了。
    古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也深感:人是群体动物,单个的人是不可能独自存在的;而且,没有主动自觉地“我为人人”,又哪来的“人人为我”呢?何况,任何“高人”的一生,也都是“我为人人”的时间少于“人人为我”呀!做为“个人”的“我”,怎能不多多回报“人人”呀!觉悟到这一点是幸福的。这也就是“知天命”了、“耳顺”了、即认识“人间正道”并进而可以“从从心所欲并逾矩”了;自然,也就能 “世事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了!怎能不幸福、不健康长寿呢?

 

                                                   金阊区离休干部 张及 
                                                       2011年5月21日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