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张及: 心有灵犀一点通
【发布日期: 2011/4/6 】【来源: 金阊区 】【阅读次数: 3111 】【关闭窗口
 
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阊区离休干部 张及
 
    我是1947年冬,在蒋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信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年刚满十八周岁。那正是胡宗南占了延安,蒋介石紧锣密鼓地筹备召开伪“国大”之际呀!可这确是我按同年女友龙平冬烈士的推荐,一口气读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的结果!
  在日寇的侵略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劫收”,先后夺去我母亲、祖母、妹妹和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祖父的生命之后,正当我与“那些受着长年磨折的苦痛的灵魂、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一样,愤怒地思索:“为什么抗日战争胜利了,还是坏人当道、民不聊生”时,《大众哲学》回答了我对现实和历史上的许多问题;使我认识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使我认识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不是“被迫流窜”;而是主动把战争引向国统区,故曰“外线出击”,乃我军战略反攻的开始……
  于是,我从此就实际上开始了“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努力。特别是到解放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后,亲身感受到由于“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而形成的官兵平等、干群融洽、军民鱼水情……更使我终身难忘!如今,我一看到渡江战役二等功的奖状,便想起渡江前夕,画幻灯片时,正不知登陆后“近迫作业”的动作怎么画,在场的副军长肖锋(老红军)立马脱下军大衣交他的警卫员,自己操起一把铁锹,就地卧倒给我做示范动作,并细讲要领,以免我画错。此情此景,今犹历历在目。
  当然,既已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就必然要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了。但话虽好讲,做起来却不容易,我曾因而几次被误解,甚至失去党籍二十年呢。虽然,我仍从未自外于党。因为,我曾一再反思,始终肯定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为什么?
    从建党九十年的历史看 从“南湖星火”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共产党人作出多少无私无畏的牺牲,谁不景仰。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大胆探索,不仅初、中期有丰硕成果;就是出现严重失误时,也还是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价值的思想和判断,即使在已彻底否定的“文革”那期间,也还有恢复联合国席位等重大胜利、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的壮举震惊天下;而且,九十年来的所有失误,都是我们党自己努力纠正、并不断继续纠正着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看    “人猿相揖别”靠的是无私地团结协作的劳动和由此而产生的智慧。所以“人的本质乃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由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阶级剥削和压迫,迫使人们“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只是暂时的“返祖现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也已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要“可持续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和谐相处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殃及全球,也再次证明了以“人的本性是自私”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和欧美模式的不可照搬;“社会主义的”人性论,才更符合“人的本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未过时! 
  深一步从哲理上看  只要是无神论者,谁还不同意:世界是物质的,精神乃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的永恒的运动之中;而运动总是有规律的、规律也是可知的……只要不是形而上学者,谁还不承认: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反过来主观意识也能影响客观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亦然)……只要是真正拥护民主者,谁还不相信: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没有人民群众的觉悟和由衷拥护,任何“精英”也寸步难行!
    每反思一次,我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基础便加固一次。因此,我个人不管处于顺境或逆境,大多都能和党“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如四人帮垮台后,当《人民日报》第一次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时,我便敏感到“实事求是”的即将回归;从“十六大”刚闭幕,全体常委便去西柏坡参观,胡锦涛强调重温“两个务必”,便意识到新班子将更加务实;此后胡锦涛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时,便认定: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进一步发展了。
  当前,既是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不再有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险;却也是前所未有的乱云飞渡时代——各地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利益格局、社会群体、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多样化,比抗日战争时期更加复杂多变。倘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那就一事无成了。所以,“多样”既是客观存在,“统一”更是内在的必然要求。而“多样统一”的过程,也即“统筹兼顾”到方方面面,都能“协调”而“有序”地、又好又快又省地 “科学发展”的过程!人民内部,只能协商,求同存异,争取互利双赢。现在仍在折腾着人们的,基本上不仍然是1957年即已经“压服过”的那些问题么!
  因此,回顾历史应实事求是地探索客观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而不是单纯追究个人责任。尤其不能用“文革”中“先划框框,后编材料”、“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想当然地编造历史。我们必须心平气和地,同舟共济。我们既不能再习惯于“唯上”、甘“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等封建道德和囿于小农经济的狭隘眼光;更要相信我国又是较早进入农业社会的、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帝国,早就“书同文”、“车同轨”,筑长城以自卫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嘛。虽不免“兄弟阋于墙”,却又总能共同“外御其侮”。这不既是我们的弱点,也是我们的优点么?这不也是我们的“特色”之一么!
  民主是好。但民主的形式,各民族也应各有其特色。中国的“政治协商”,不也是符合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并且仍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民主形式么?至少它比“票决”前大吵大闹的“竞选”更文明嘛!民间解决矛盾常用的方法不就是“吃茶”协商么!因此,我以为当务之急是: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华的志士仁人,都应暂时搁置历史上一切个人的恩怨是非,在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透中外一切“民主政治”形式的“得”和“失”的基础上,广泛地“取长补短”,“推陈出新”,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么。
  我相信,一切真正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炎黄子孙,在这方面是能够力争“后来居上”的!因为,我们不仅有“尧舜禅让”尊重民意,“大禹治水”尊重客观规律的人文传统和科学精神;而且,这一百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总体上已看得相当明显。这一百年来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艰难的胜利和巨大的流血牺牲的磨练,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呀!以致我歌唱祖国时,每每唱到“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就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经六十多年乃至近九十年“据实事以求是”的艰辛探索,我们还深刻地认识到,要“多样统一”,首先要求每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能与党“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以此“引领社会思潮”,才能“最大限度的形成社会共识”,达到真正的多样统一,达到统筹兼顾的和谐。大方向不能错,主旋律不能乱。当然,“引领”既不是包办代替,也不是要求“清一色”;而是类似于指挥交响乐或大合唱。化“乱云飞渡”为“和声唱得千山响”!
  当然,这谈何容易?所以,才必须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啊!“无限风光在险峰”嘛!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