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虎到护虎
虎年将逝,虽十二年后又来,但肯定是威风难再了!我少时见过一幅画,画上一只威风凛凛、昂首独立山头的虎;边上题诗曰:
长啸一声,山谷皆震;猛乎,猛乎,不如苛政!
当时只觉得这虎画得“活”,还特欣赏“猛乎,猛乎,不如苛政”八个字;因为那时,我正在日寇统治下的沦陷区受苦受难;今天一琢磨,这不也说明:还是人比虎厉害麽?可不是!当年“谈虎色变”、对“武松打虎”津津乐道的人类,曾几何时,单中国人就繁衍了十三亿;而号称“百兽之王”的猛虎,无需武松抡棒挥拳,已早就沦为“濒危动物”,靠了人类的“保护”, 也只能够躲在笼子里“踱方步”了!
当然,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人,如果碰上一只饿虎,仍然十九是被吃无疑;倘是组织起来的一群人,就未必斗不过几只猛虎了。在自然界,大凡猛兽凶禽,似乎都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自以为强大无比,喜“一意孤行”、独自“占山为王”、且“一山不容二虎”……凡此种种,是不是乃“百兽之王”在“物竞天择”的漫长过程中,终于沦为濒危物种的“主观”原因呢?
人类的发展也有“近似”之处:以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例,勇武过人的项羽与相对弱小的刘邦较量五年的结果,为什么竟然是自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呢?司马迁虽由衷地赞赏项羽“学万人敌”的志气、“破釜沉舟”的果敢和率真的性格,在传记上给以一代君主的“本纪”待遇;但确也批评了他迷信武力、过于残暴的错误。我想,这与项羽出身贵族不无关系。人猿相揖别后,越是强势者,往往兽性的残余越多!强悍的古希腊斯巴达人规定,凡婴儿出生,如族长认为不健康,就得立即扔下山谷任其死亡,以保持本民族的强悍。结果,当然也是适得其反。
因为,“人”是通过团结协作的劳动,和由此而产生的智慧,才战胜凶禽猛兽的利爪尖牙,而成为“万物之灵”、而逐渐摆脱了残酷的自然选择,进入越来越人性化的文明社会的。人类虽然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但却只是暂时的“返祖现象”。因为,“人的本质乃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今,西方的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没有主动的“我为人人”哪来的“人人为我”。我们具有唯物史观的、真正“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更应该,不再纠缠于历史的恩恩怨怨,为了振兴中华的共同大业、彻底人性化的、完全没有弱肉强食和尔虞我诈的、既“和而不同”,又“多样统一”的、高度和谐的文明社会而共同奋斗啊,不是吗!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中国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也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重视。我想,只要全人类都以人为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有序地发展下去,则不仅人类社会可能世界大同,自然界也将发展有序,不再有凶禽猛兽逞凶!而且,有可能在地球资源和太阳的能量尚未枯竭前,便驾着地球寻到银河系的另一个太阳了!
金阊区委老干部局 张 及
2010年1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