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把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走遍,有多少古城,令我们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我的故乡镇江,就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少时,每登上那荒凉的城头,千年前陈子昂登幽州台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绝唱,便涌上心头!不是真的目中无人,而是“膏药旗”贴上了城门,还看不到谁来关注这古城!于是,不免想起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决定我一生命运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则是六十三年前,在曾经是六朝古都的南京——那苍苔满脸的石头城上。在与元人萨都剌一道慨叹“六代豪华春去也”的同时;唯物史观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却使我的“心目”中,既看见了“古人”,又看出了“来者”,更看到了“春”的“消息”。因而,虽年方十八,便“心雄万夫”。像宋代英雄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似的:“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于是,竟在蒋介石眼皮子底下,“投笔从戎”走上了解放战场;而且,又确是为了实践世界大同——那几千年的梦想!
离休后,易地安置于古城苏州——这古老而又崭新的天堂。二十二年来,见泰伯、仲雍为让贤而奔吴,入乡随俗而断发文身。见两千五百年前的“新苏州人”伍子胥,为“兴吴”而“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阖闾大城。见范仲淹建义庄、兴府学;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更使我对我国古代的先贤,也像对那位德国大胡子一样一往情深!然而,感觉深深遗憾的,却又是难以再见当年那小桥流水的淡雅幽静、充满诗情画意的苏州古城的独特神韵了。
当然,“城”和“市”是分不开的。但“市”的正常发展,离不开诚信而公平的交易;倘惟“利”是图,最后必将失“利”。因为,少时即知孟子曾对梁惠王说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仁义”,也即“大多数人的利”也!是故,道德、文化,更是无可代替的“软实力”。所以,千万不要把文化底蕴深厚的同里等古镇,也都“开发”成“人流”摩肩接踵的“南京路”、“观前街”!
每逢走过古城,自然想到:古人类之所以能够战胜凶禽猛兽的利爪尖牙,而成长为万物之灵,靠的就是团结协作的共同劳动,和由此而产生的智慧。这也是“人性”与“兽性”的本质区别。曾残酷地消灭初生的体弱婴儿,以保持本部族强悍的斯巴达人,早被“开除球藉”。而向往天下为公、主张“和为贵”、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建万里长城以自卫的炎黄子孙,却繁衍至今。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嘛!
一切事物都是呈螺旋型向前发展的。从体现人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为充满兽性的阶级社会,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暂时的“返祖现象”;随着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其服务。所以,惠及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社会,决不是空想;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遥远的必然归宿!那时的古城,便成为人们精神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文化遗存之宝库了!
金阊区离休干部 张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