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林骏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体会之一
【发布日期: 2010/1/4 】【来源: 创投离退休中心 】【阅读次数: 3378 】【关闭窗口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学习贯彻《决定》,促进离退休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是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服务中心2010年的一项中心任务。离休一支部在11月召开的支部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全体支部成员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按《决定》的八个问题分工到人,5位支委和3位党员作中心发言,在按月召开的支部大会上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每次安排讲1、2个问题,争取2010年6月份前完成这项工作。这一做法值得在各离退休支部中推广。现将离休一支部林骏章对第一个问题的发言稿印发各支部,供参考。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体会之一
苏州创元投资离休一支部  林骏章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认真总结我党执政60年来经验和教训,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指出了在历史坐标下伟大使命的方向。因此,《决定》是指导党的建设纲领性文件,更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本文就《决定》的序言及第一个问题阐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历史坐标下的伟大使命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点作出的。《决定》的目标点,是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胡锦涛同志说:“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这就是历史坐标下的伟大使命。
    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可以预料,再过10年,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可步入全面小康。如果按年平均增长率7.5%计算,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58万亿元,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呈现的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和谐团结。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学化水平,才能肩负起团结带领人民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决定》十分突出地要求我们认清新形势、新特点,强调要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这就象建国前夕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那样,毛主席针对当时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指示,这对于执政后党的建设起到极大的警示和促进作用。我们经过60年的奋斗,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仅仅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片段,刚刚迈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一半以上的人口还是农村人口。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共和国走向新的辉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表述在“大变革大调整”的前面加上“大发展”这三个字,这是这次全会对形势发展趋势作出了新的概括。《决定》还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融呈现新特点”。这“三大”和“三新”的概括,反映了党对世情和国情的敏锐政治洞察力和科学判断力。
   《决定》还指出了我国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冲击。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坚持改革。党和政府通过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出台了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把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二年转变为全球经济企稳回升最快的国家,预计2009年增长率可达到8.3%以上。从全球经济态势来看,亚洲引领复苏,美欧日增速低。12月7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说,美国经济正遭遇一场“可怕的逆风”——其中包括就业市场疲软、消费开支谨慎以及信贷紧缩等。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的工作规划,下大力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进一步改善民生,预计可保持9%的增长,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这充分体现了在这一战略机遇期,把危机转变为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新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有可能实现的。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决定》第一个问题的另一个重点是分析党情。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着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必须首先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新思路,提出了若干党建新举措。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十分坦荡地归纳了“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重要举措。这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敢于向存在的问题采取“亮剑”精神,是其它政党所不敢做的。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才能实现新的跨越。公开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会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地位,相反,会引起全党高度关注,有利于从严治党,彰显接受群众监督的诚意,并制定各种制度来加以保证,提高党员干部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保持于发扬党的先进性。
    细究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引起每个党员、干部高度重视,对照党章、衡量自己,改正缺点。“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这样的共产党员是不合格的。又如贪污腐败方面的问题,为党纪国法所不容。此外,还涉及到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一些党员干部法制意识、纪律观念薄弱、选人用人不当、领导干部政绩观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确实令人感到担忧。在党内突出的问题中,有些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言行不一,弄虚作假,个人主义严重,甚至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置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有的“贪图安逸,奢侈浪费,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生活腐化、享乐主义严重”等等。这些涉及到思想作风、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甚至触犯党纪国法的问题,不仅个人会走向歧途,而且“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努力把三个“严重”转变为三个“加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党对忧患意识新的理论阐述
 
    《决定》第一个问题的最后一段,是党增强忧患意识必要性新的阐述。“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兴党之责。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发展的必然性。包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都有兴衰成败的历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哲学和社会科学分析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强调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才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决定》还深刻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具有这种危机感和责任感,将不断激励我们“知不足而思进,”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个人的利益、欲望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将无条件的服从后者。象无数革命先烈那样,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无私奉献。
    毛主席关于“两个务必”的教导,主要指党的执政考验。这次《决定》提出了四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并明确指出,这些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因此,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党的建设的现实环境和客观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措施也更加有力了。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