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杨镜人:志趣寄诗丛———参加老年大学学习诗词的点滴
【发布日期: 2009/8/27 】【来源: 创投离退休中心 】【阅读次数: 4033 】【关闭窗口
    1994年,我年逾七十,插班进入苏州市老年大学诗词格律班学习。当年学诗词是根据具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本着后半生如何度过,总想做点有意义事情出发的。在老年大学徐植农老师循循善诱下,用心听,认真记,复习思考,模仿写作,从未间断。有时为了敲句酌字,也曾出现过废寝忘食,才逐步掌握写作诗词的基本要领。先后加入苏州市诗词协会,江苏省诗词协会,中华诗词协会。特别是2000年的春天,我应邀去北京参加中华诗词学会第二次全国诗词笔会,听取专家学者的讲座和交流,大开眼见,对学习诗词兴趣大有增加。正如五绝所写的“心效青松劲,风霜雨露逢。经年犹挺拔,志趣寄诗丛。”
    十多年来,每周三个半天的诗词学习活动,是我后半生生活的补充,是调节生活、陶冶情操的方法,也是我在诗词创作上收获颇多。
    学作诗词430余首,其中诗近260首,词170余首。有250余首发表在《中华诗词》及其《年鉴》《中国老年》《江海诗词》《姑苏吟》《后乐诗声》《秋实》《中华吟友》等几十种报刊杂志上,在一些大赛中多次荣获过提名奖和创作奖。被中华诗词著作家辞典编委会授予诗词著作家金牌荣誉称号。我的诗多数是时政内容,平淡无奇,唯在选题上较注意词牌与内容的统一。如:庆祝建党80周年、建国50周年、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2000年千禧峰会,我都有意识选用《千秋岁》这个词牌;香港回归选用《齐天乐》,克林顿总统访华则选用《最高楼》;写个人《八十抒怀》选用“满庭芳”,意味着全家皆好,曾博得诗友们赞扬(诗友鲍光庆教授在大会上作了专门评论)。
    出版了个人诗词专辑《怀义吟草》。2003年6月,我80岁的前夕,把10年来个人诗词316首汇编成册,赴印后送诗友、亲友交流。我的这些诗词多为时政内容、与时俱进。基本按照清初诗人朱执信的主张“诗中须有人在,诗外尚有事在”,“为使后世因其事以知其人而兼可以论其世”。尽力向着“诗无邪”方向努力,不搞吟风弄月。缺点是未能做到诗以“虚”为主,而是过分侧重“诗要明白如话”。因而赋体诗较多,比兴较少,形成韵味不浓。时世复杂多变,我的论人论事,很难把握正确。这些拙作出之爱国真诚,并无趋时沽誉之意。是非曲直,留待他人评说。
     配合徐植农老师搞好教学活动,当好《词(诗)苑》主编工作。徐老师在教学中一度曾将学员作业遴选汇编成“词苑”或“诗苑”,每二周出一期,在同学中交流学习。由于工作量大,精力有限,徐老师从学员中物色基础较好,热心肯干的数名同学,组成编委会,我被指定为“主编”。负责每期学员的作业收集汇总,阅后分发给各编委,逐一按所写的格律、平厥、用韵,对照“蓝本”,提出修改意见。我再一一核对定稿,决定取舍,而后再会同徐老师作最后审定。学员见到自己作品入选都很高兴,写作的积极性更高了。写作中不乏出律出韵现象,修改时尽可能听取作者意见,并予以重点的辅导,不少人从不懂到入门,从一般到提高,进步较快。作为我这个“主编”,感到责任重大,更加虚心谨慎,尽可能做到细致,不出差错。五、六年时间,直到徐老师癌症发作,再次退休,共出“诗苑”22期,“词苑”41期,共选用诗词2323首,其中诗778首,词1545首。参与学员1927人次。同学们满意度很高,我个人的收获也不少。首先,促使我更加努力学习,写作的基本要领较前熟悉,有的同学戏说我相当半个老师,是徐老师的好助手。由于我在格律班取得的成绩,后来我又担任诗词研究班班长近十年,直到今春才推辞给年轻一代。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离休干部 杨镜人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