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翟秀生:建国先锋感言——经济作基础 城乡大发展
【发布日期: 2009/2/26 】【来源: 吴江市 】【阅读次数: 3933 】【关闭窗口
    翟秀生,离休干部。曾先后任吴江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县委顾问。

    我第一次来吴江是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那时候,苏州地委派我来调研吴江的第一个农业互助组。我记得,我从苏州坐汽车到了吴江北门,下车以后,我就背着大行李,顺着中山街走。那时的中山街是条狭窄的小石子路,走起来有些硌脚。那个农业互助组在庙港,我第二天一早坐上小木船,在小河小浜里绕来绕去好几个小时才到。
    我第二次来吴江是在1975年5月中旬。从此,我就在吴江扎下了根,眼见着吴江一天天发展起来。
    30多年前,松陵镇上只有几家小店,少有楼房;盛泽镇只有几家纺织厂,利润有限;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很差,随地大小便,河里洗马桶,血吸虫病很严重,很多农民又瘦又黄,就连赤脚医生都不是每个村都有,农民看病很不方便。道路交通更谈不上,当时从松陵到桃源就要花一天的时间,特别耽误工作。我们也想修路,可没有钱啊,我记得修震泽到桃源那段路是拼拼凑凑了几十万块钱,有一笔钱是从震泽一个酒厂借的,借了10万块钱,后来终于修通了一条震泽到桃源的土路。
    这几年,吴江经济发展了,财政有钱了,吴江的城乡建设、道路交通、人民生活、医疗卫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吴江不再是江南小镇,而是一座像样的城市;道路交通网四通八达,水泥路更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过去人们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现在大家都讲究吃得有营养、穿着有品牌;村里也都有了卫生服务站,小毛小病,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医治。吴江的城乡差距是越来越小了,是改革开放焕发了吴江的活力。
    其实,建国60年来吴江的发展变化是所有吴江人有目共睹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动城乡大发展,这是最实打实的,最让吴江人实实在在从中受益的。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