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刘保民:跑步,走路,喜看家乡巨变
【发布日期: 2008/12/8 】【来源: 张家港市 】【阅读次数: 4305 】【关闭窗口
    我的家乡杨舍镇,原属江阴最东边的一个农村集镇。明代,为抗御倭寇,筑建了城堡,周长不超过三华里,东西一条狭窄的街道,居民2000余人。解放后,1962年分别从常熟、江阴划出部分公社,建立沙洲县,杨舍镇成了县城。1986年撤县建张家港市,又成为市政府所在地。
    我是1979年底从部队转业回乡到党校工作的,当时刚刚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改革开放吹响了号角,从此,我的家乡日日变、月月变、年年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在部队,我养成了早晨跑步的习惯,每天要跑十多公里,回来后,我就围着杨舍镇跑,开始时,可以轻轻松松的跑一圈。随着港城的发展,我就只好调整为今天跑城东,明天跑城西,后天跑城南,再后天跑城北。港城发展到哪里,我就跑到哪里。南面塘市兴建欧洲纺织城,暨阳湖生态公园(距杨舍9公里),我多次跑步去参观;第一人民医院易地新建,在杨舍西,靠近泗港(距杨舍5公里),我也多次跑步去看看;东面紧靠乘航建梁丰生态园和香港城商业中心(距杨舍9里),我也多次跑步去游览;北面发展工业园区延伸到斜桥(距杨舍5公里),我也多次跑步去望望。我的脚步紧跟着港城的飞速发展向前奔跑。现在,上面提到的这些地方,早就跟杨舍连成一片,杨舍镇长大了,现在绕城一圈,恐怕坐汽车也得走上两小时,人口激增到近20万,涨了近百倍。
    随着经济大发展,杨舍镇经历了大拆大建,原来的低矮房屋拆光了,建起了美丽、繁荣、热闹的步行街,二、三十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分布四周,已具有中等城市的气派,杨舍镇长高了。
    建县后,杨舍也有了公园—沙洲公园,规模很小。随着港城的发展,沙洲公园扩建了,又新建了张家港公园、暨阳湖公园、梁丰生态园,都比沙洲公园大很多倍。新建的大街小巷,中间有街心公园,街头巷尾有绿化地,建筑了美丽的街景,河塘水面都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到处是亭、台、廊、廓,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繁花争艳,万紫千红,翠蝶飞舞,百鸟齐鸣,水变清了,天更蓝了。新建的居民小区,都成了一座座美丽的花园,整个杨舍镇就是一座大花园,杨舍镇变美了。
原来杨舍只有一所小学,一所中学。现在有了全国第一个兴建的县办大学—沙洲工学院,为张家港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原有的梁丰中学已成为江苏省的重点名校,新建了常青藤中学、暨阳中学、张家港中学、外国语学校,老校沙洲中学也搬进了杨舍。还新建了职业教育中心,也是省的重点中学。原有的万贤小学成了市实验小学,新建了南校区、东校区。幼儿园遍布全市。居民区新建到哪里,学校也就建到哪里。九年义务教育在1991年就得到普及,各类学校都实现了现代化教育。高中毛入学率98%,升学率95%,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以上,已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
    经济大发展,医疗事业也跟着大发展。易地新建的第一人民医院,规模宏大、设施一流,恐怕大城市的医院也比不上。还在金港镇、塘桥镇新建第二、第三人民医院。欧洲纺织城新建了澳洋医院,从上海等大城市引进了多位老专家、老教授。市区还有中医院、中心医院、康乐医院、五官、妇科、老年病等各种专科医院。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初步形成了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以村、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的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经济发展了,有力地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同步发展。市属各镇都初步建成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小城市,高楼林立,注重绿化、美化、亮化,生态环保。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集中供应自来水,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各条道路树木成荫,花草连片,农田都变成了生态园区。尤其金港镇,港口进出着中外万吨巨轮,粮油码头、化工码头、集装箱码头忙碌地装卸着各种货物,保税区更是高楼矗立。昔日荒凉的长江边小渔村,现在成了现代化的进出口黄金口岸。
    我转业回来后,政府分配给一套住房,40多平米,没有卫生间,是专门给转业干部新建的,当时在杨舍是较好的住房。三年后给我调整新建的住房,面积70多平米,三室一厅,有卫生间,我已非常开心。随着城市发展,2006年我又搬了一次家,这次我老俩口搬进了120多平米的新建住房,三次搬家,越搬越大。张家港现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2平方米,农村户均住房面积212平方米。全市88万人口,其中10.36万老年农(居)民按月领取养老补贴,人民生活得到了大改善。2006年张家港市已成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全省6个县市之一,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化先进城市等光荣称号。
    1986年我胆囊发炎切除,身体衰退,激烈的跑步不能坚持了,改为早、晚出去走走路。有时白天走的远一些,尤其是春秋季节,风和日暖,气候适宜,总要到四乡八镇到处走走,看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港城变化尽收眼底,真是越走越看心里越开心。现在我已是80岁的耄耋老人,仍坚持天天出去走上1个多小时。生命不息,走路不止,决心走到一百岁,喜看家乡胜天堂。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