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钱惠芳:和煦春风暖 愉悦夕阳红
【发布日期: 2008/12/8 】【来源: 张家港市 】【阅读次数: 3585 】【关闭窗口
    得知老同事王老师住到老年公寓去了,我赶紧去买了点水果等,顶着烈日,骑上车子,直奔市老年公寓。
    市政府投资1600多万元,于1998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老年公寓,有140多张床位,设有医务、行政管理、财务、护理等五个科室,掩映在花木绿树丛中的每幢楼房里,有活动室、健身房、医疗保健室、图书室、理发室、洗衣房(注),院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小路曲径通达,环境非常整洁。
    踏进房间,王老师正和老伴看电视。见我进门,马上站起来,握住我的手:“老朋友,你怎么来了?我这里挺好的!”我装作不悦:“你来住别墅,也不招呼一声,还老朋友呢!”“对不起,对不起,开始还有点顾虑嘛。”“什么顾虑?”她说:“一怕经济承受不起,二怕子女抹不开面子,现在全解决了。告诉你,这里伙食费每人每月180元,住这别墅的两人房间,每人每月550元,我和老伴两人每月退休金三千多,足足有余。”我问她子女怎么想?“开始子女怕别人说,怕丢面子,我分析他们听:我俩身体都不太好,你们上班早出晚归,已够辛苦了,哪有时间照顾我们,而我们一天烧三顿,也在硬撑。住老年公寓,矛盾就解决了。最后子女、老伴都同意了。十来天住下来,老头子,好不好啊?”她老伴笑出了声:“好,好!你看电话机、彩电、空调样样有,外面还有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子女已来过三次,看了也放心。”看着他俩的高兴劲,我倒陷入了沉思。
    我们老年人是弱势群体,直接受到经济条件、子女态度和生活观念的影响。上世纪计划经济的七、八十年代,生活水平长时期“艰苦朴素”,有些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老人,一般生活也难有保障,也造成了一些家庭的矛盾和难堪,有的勉强解决了一日三餐,穿、住就将就了,家用电器无力买,出去游玩想也不敢想,零用钱更是捉襟见肘......
    现如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里,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市里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从2005年到2007年,市财政已拔款补贴1020多万元,民政局通过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又补贴近300万元,专门用于以老年为主的福利事业。近三年来,市财政对全市78位百岁老人又发给每人每月200元的长寿金,1000元老年节敬老金。2008年1月起,社保局对55至70周岁的农(居)民,从原补贴80元提高到每月90元,70至80岁的每月发100元,80周岁以上的每月发120元。各镇、村还要给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发50至120元不等的老年金和慰问品,不少经济发达村还组织他们出去旅游。老年人不仅有了良好的生活保障,而且福利待遇等也水涨船高,吃、穿、住、用不用操心了。近三四年来,又增加了老年人乘车,游览、医疗、低保等方面的优待、免费等项目(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升!
    想过去看现在,真的是爹亲娘亲子女亲,还是我们党最亲,是改革开放,是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们老年人真正过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
    看现在想将来,不少老年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就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将来也想住老年公寓——因为住得起!也因此,现有的老年公寓和各镇十多所敬老院,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近期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筹划异地新建(扩建)一个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将投资1.5个亿,建成一个多功能、设施更好更全的现代化老年服务中心(注),让所有的老年人和全市人民一样,幸福地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
    “老朋友,想什么哪?是不是也想来享受享受?”我回过神来:“是啊!改革开放,是一部伟大精彩的时代乐章,是你我共同的福音,我们六、七十岁的人也赶上了,是要来享受一番。”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