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盛瀚中: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赞张家港巨变
【发布日期: 2008/7/16 】【来源: 张家港市 】【阅读次数: 5011 】【关闭窗口
    美丽的张家港,是我几十年为之建设奋斗的地方,也是养育我后半生的第二故乡。岁月如歌,30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以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今年已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了。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欢欣鼓舞!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我见证了张家港的巨变。
    三十年来,我市经济建设得到很大发展,经济总量由小变大,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3.9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财政收入(4450万)的188倍,居全省县(市)第二位。
    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政府重点加大了对农村交通、水环境、绿化和功能性社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市实现了100%乡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100%的乡镇集中供自来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2007年累计投入资金超过8亿元。
    经济大发展,全市人民生活大改善。在改善民生方面,城乡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初步形成了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以村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的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有64842名困难人群享受到医疗救助金436.43万元;全市10.36万老年农(居)民按月领到了养老补贴,全年发放资金一亿元;提高了城乡低保户补贴,分别达到320元和220元,全年拨付资金268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2平方米,农村居民户均住宅面积212平方米;百户农民拥有普通电话104部,移动电话198部,电脑44台,摩托车94辆,汽车10辆,百户居民家庭普通电话171部,移动电话195部,电脑74台,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17辆;2006年末全市私车保有量51282辆。以上2007年仅用于支持“三农”及城乡居民低保补贴和老年农(居)民养老补贴的两项支出就高达9.26亿元,相等于改革开放前1978年全市财政收入的20倍。
    张家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学校大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在1991年就得到普及。中小学实现了现代化教育。高中毛入学率98%,升学率95%,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已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近三年来,用于扩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工程的投资总额达10.48亿元,建筑面积37.68万平方米。
    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步发展,城市化水平达到6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张家港市已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光荣称号。
    2006年张家港市已成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全省6个县市之一。
    今年张家港市荣获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区域经济强县组团”,与江阴等四个县级市并列第一名。与此同时,张家港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良性互动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繁荣开放、文明和谐,生态环境优美,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兴港城。值得引为自豪的是,这些成绩是在新建的贫穷落后、家底贫乏的沙洲县基础上创业得来的。这些成绩的获得,在同等时空条件下要比其他地区付出更大的努力与艰辛!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完整精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张家港改革开放30年的瞩目成绩,是在中央正确的理论、政策指导下取得的。三十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同样有利的大背景条件下,张家港的发展变化主要还是靠内因。这个内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今日张家港88万人民,正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发扬万众一心、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向着建设率先、科学、和谐的“协调张家港”,争当全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的目标阔步前进。
    忆往昔,我将青春献给了建设张家港。如今,虽然早已退下工作岗位,但离休不离党,我要把生命第二个春天的余热,再献给美丽的张家港。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