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正1928年出生,1946年起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48年到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春参加了渡江战役,在两淮总队,随10兵团29军解放苏州。文革期间两次下放农村。1959年起参与筹建苏州博物馆,自此在文物、博物工作数十年,直到离休。1978年被国家首批授予副研究院职称。钱正同志1991年离休后,并没有在家享清福,而是马不停蹄地担任了诸多社会职务。其中尤为值得赞扬的是离休后的20余年在老年教育园地上默默耕耘的优秀事迹。从1991年开始,钱老师就走上了平江区等诸多个老年大学的讲台。他讲的历史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教学方式也丰富多样,校外课堂实地讲解,融知识于旅游之中,深受老年学员的喜爱,以至于每当各老年大学开始报名时,学员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问:“这个学期钱老师来上课吗?如果没有钱老师我就不报名了。”20多年来无论是老伴去世还是自己多次患病手术,只要能下床,他都坚持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真有军人轻伤不下火线的风范,是名副其实的成人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钱老师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历史、考古、民俗、方志、民间文学、园林、地理、文物等各个方面。论著文章、专著《历史的印记》等逾百万字,历任江苏博物馆学会、苏州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苏州歌谣卷》主编,苏州市政文史委员会委员、苏州第十届人大代表等。
钱老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但不管历史的进程如何曲折、艰险,伟大的中华民族终于不屈不挠的走过来了。我大半生从事历史、文物工作,深深懂得要透析一段历史真相,不能忽视散落在民间的那些私人笔记和生活实录。这就产生和激发了我写作的动力,把平生经历的、所见所闻的事如实记录下来。真实的世界就是由无数人的努力积累而成,我应该懂得有这一份历史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