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天堂里也有穷人。对于这句话,吴江区老区开发促进会和吴江区扶贫开发协会(以下简称“两会”)的每一位老领导,感受都很深。
吴江“两会”18年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受常青爱心帮困会的委托,他们开展助学活动,让“天堂”里的穷人读得起书;而且在吴江农商银行和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就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贴息贷款 助民致富
1997年“两会”成立以来,开展了扶贫贷款项目,为两类人群提供贴息贷款:第一种是有生产项目、有经营能力、有还贷信誉、有担保人的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户,把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直接贷到户,从事种养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第二种是有帮扶意愿,经营业绩较好的民营企业和生产合作社等,把扶贫贷款贷给经营实体,由他们帮带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户就业。
让“两会”欣慰的是,他们坚持精准扶贫的方法是有效的,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表扬。区“两会” 依靠各镇人大主席团设立了“两会”分会,在当地深入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对象。吴江“两会”原会长钱明回忆说,有一户是桃源的相对贫困户,户主叫戴晓红,是一名40来岁的妇女,第一年贷款5万元养湖羊,3年后,她已经饲养了300多头湖羊,年盈利15万元左右。
根据统计,“两会”18年来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29933万元,受益的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户达到了8527户,其中八成左右已经摆脱了贫困,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
扶贫助学 爱心帮困
区“两会”从2004年开展扶贫助学,并逐渐树立起吴江助学的一大品牌——常青助学。11年来,累计发放274.9万元扶贫助学基金,资助了605名贫困大学生。这些学生成绩优异,考取本二以上的学生占了一半。
黎里镇莘西村15组陈碧莹, 2014年她考取了南京医科大学,但父亲患癌症,母亲每月打工收入仅2000多元,无法支付她的学费。常青助学将她列为助学对象后,资助7000元学费,圆了她的大学梦。
为了更实际地帮助特困家庭,区“两会” 受常青爱心帮困会委托,于2014年1月,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当年拿出140万元,由常青领导和“两会”领导把爱心款直接发放到各镇(区)农村和城镇特困人员手中,每人平均8000元。这笔雪中送炭的扶贫资金,让患有重症的特困人员打心底里感动。
在说到今后的工作时,吴江“两会”和常青爱心帮困会的老领导观点是一致的:常青助学和给贫困户发放爱心款这两项工作,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80后”志愿者 情系人民
“在位不可负众望,离任岂能无忧民。”这是吴江常青爱心帮困会的离退休老领导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们以这句话为精神指引,并使后承者励以为志,将扶贫、助学这份爱的事业薪火相传。
18年的扶贫帮困工作,让钱明感触很多,启示很多。他认为,常青帮困会的扶贫帮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也发扬了离退休老干部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我们几十位退下来的老干部,其实都是志愿者,‘80后’的老年志愿者。”钱明这样形容自己和“两会”的老领导,“不管在不在位,都要为老百姓谋福利。”
躬身力行,倾情为民,这就是吴江“两会”的精神。如今,完成了新老交替的吴江区老区开发促进会和吴江区扶贫开发协会,将继续做好扶贫帮困、爱心助学等工作,履行“上为中央分忧,下为黎民解愁”的承诺。
(提供:吴江区委老干部局 来源:吴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