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职业大学93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李光素老师向“党员关爱基金”捐款2000元,向“帮困助学基金”捐款6000元。自2006年学校关工委“帮困助学基金”成立以来,李老就每年捐款6000元,今年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刚刚过去的四月份,四川雅安地震牵动着老人的心,她第一时间通过市红十字会捐款3000元,希望帮助灾区的百姓早日渡过难关。
李老师身患多种慢性病,在生活上对自己非常节俭,她从不买衣服,平时穿的都是女儿的旧衣服、出门坐公交、吃饭在福利院食堂、这样的生活她已经非常满足了,但老人在公益事业上花钱却十分大方,对待困难群众慷慨解囊,一掷千金。“看到别人有难、受苦,我的心就十分难受,总想伸出手帮一把。”老人经常这样说。她积极捐资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每逢有抗灾救灾、扶贫帮困等捐款活动,她一次也不会落下。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年来,她省吃俭用,已向“希望工程”、学校关工委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等捐款近20万元。李老曾写道,“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生为党做的太少,现已风烛残年,愿尽我所能,为党奉献最后一丝余热而无憾于此生”。她以自己的爱心行动来实践一名老教师、老党员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执着追求。
老人早年参加革命,做过地下党,辗转南北、历经磨难,解放后,又屡遭挫折和打击,被错划成“右派”长达22年,直到1979年才被平反。但老人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而是继续献出全部热情与爱心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夕阳之光。
生活中,老人是一个充满生活激情、乐观向上的人。她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爱学习的好习惯。每天坚持阅读《参考消息》《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报刊。老人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还参加所住福利院和学校离退休干部处组织的各种学习征文、撰写革命回忆录等活动。在福利院的老年大学,她一直多年坚持书法、绘画和太极拳学习。她曾说过:只有坚持学习,经常用脑,才能与时俱进,紧跟形势不掉队。
心态平和,兴趣广泛,对他人慷慨大方,对生活知足长乐。这,也许就是老人的长寿之道吧!(陈凤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