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离而不休的张奎山
【发布日期: 2013/1/8 】【来源: 常熟市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4199 】【关闭窗口

 

江苏常熟有位慈祥可敬的门球老人——张奎山,1927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农村贫苦家庭,今年86岁,他是常熟门球人中的泰斗,大家喜欢称呼他“老部长”,因为他离休前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休后,他是常熟门协的前任会长。

革命生涯。1940年前后,张奎山被日寇、皇协军搞得家破人亡,于1943年在老家淮安参加苏北“打鬼子”的抗日战争,1944年秋当乡抗日中队指导员。抗战胜利后,到区里工作。1946年内战爆发后,即参加反蒋斗争。1948年11月,淮阴、淮安两淮解放后,成立两淮市,他任城南区区委组织科长。1949年4月随军渡江,南下解放常熟后,曾先后任县直属有关镇、区、县、市部位办局负责任人。1980年起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直到1988年底光荣离休。在职期间,他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离而不休。张奎山1988年离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后不久,即参加市老年体协搞门球活动。1989、1990年间,他和左彬一道先后动员朱英、夏明波等十多位市四套班子离休干部参加机关队、常青队打门球。1991年他和左彬、陈宗华任市老年体协副主席,成立门球指导委员会,分工抓门球推广普及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经市领导同意和有关部门批准,门球从老年体协分离,1994年5月成立市门球协会,由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左彬任会长,他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3年2月市门协第四届理事会当选任会长。因左彬1996年中风后,他一直主持市门协工作,直到2004年10月15日在带三支门球队去山东济南参加华东地区门球联谊赛时,遇大风雨,不慎跌倒,左腿股骨骨折,手术用钢板辅助,但他仍坚持工作。时值承办江苏省第24届县级市门球联谊赛和市“亮山工程”建设,市门协办公楼、门球场地拆迁。在七、八月非常炎热的夏天,经他多次与有关领导汇报、交换意见,原市长王建康同意承办省赛,原市委书记杨升华批准门球场就地重建,在原址建成新的高标准公园式的门球场。他呕心沥血,日以继夜、全力拼搏,心力交瘁,于2005年虞山公园内半山坡三块连片高标准草坪门球场和古式建筑的办公用房正式投入使用,一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因过于喜悦激动,突发心肌梗塞,住二院手术抢救,做了心脏造影,放入支架,才转危为安。但市门协的日常工作,因身体行动不便,他推荐王文国同志任市门球协会会长。他开始第二次“离休”,在门协理事会一致要求下,他被聘任名誉会长。

艰苦创业。在主持市门协工作的过程中,张奎山全身心投入门球发展工作,把门协作为继续为人民服务的平台,知难而上,乐此不疲。1995年前,政府无拨款,他就提出“花钱买健康、社会办体育”口号。他与原经委老领导陈宗华等,深入基层、企业筹集门球活动和球场设施经费,建成多片门球场,展开积极的门球赛事活动,把门球从老干部逐步推广到社会群众,从城区推广到乡镇。他“比在职的人还忙乎”,没有星期天,没日没夜,无私奉献,不拿报酬补贴,常挂他嘴上的一句话是:“有离休的干部,没有离休的党员!”1997年,为解决门球场地紧缺,请交通局支援挖泥机、推土机、压路机,在原体育场司令台西南角的山坡上,在已建的1、2号门球场的上坡,艰难开垦建造成3号门球场。为防山体滑坡,他特请沙家浜专业水利工程队施工;1998年前后,他又筹资建造门协办公楼,上下二层各四间,共220多平方米,1999年市门协搬进了宽敞的办公楼。后来在1999年,为避风霜雨雪,他又从全国农村文明示范村——蒋巷村求援请来施工队和带来10多万元建材,改建3号场为钢结构室内门球场。因资金短缺,他又四处求人,磨破嘴皮宣传,得到虞山镇等有关单位筹资20万元,高质量室内门球场终于建成。同年,他同左彬会长等一起到常熟农业银行找行长,商谈并创办“农行杯”门球赛,每年一届,至今已办14届,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品牌赛事,每届参赛队超百队,参赛者达千人。2004年在建造4号门球场后,他又千辛万苦拼搏,在市委、市政府及体育局、虞山镇的支持下,为常熟筹办江苏省第24届门球联谊赛费尽心血,奔波忙碌,直到成功。赛后,门协艰苦创业开创的4块球场、四上四下办公楼等要为市“亮山工程”让路,立即拆除搬迁。为争取在原址重建,他到处宣传《体育法》、《全民健身纲要》和中央关于全民健身文件精神,将99名门球爱好者签名的报告送市委杨书记,得到市委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终于在原虞山新村旧址建成“精品工程”、“一流工程”,市门协有了三块高标准连片草坪门球场和古建筑办公用房,成为当时省内少有,全国一流的公园式的门球场。

开拓创新。张奎山主持市门协工作期间,带领一班人定期学习理论,指导门球实践,在抓市、镇两级门球组织建设的同时,抓好门球队伍精神文明建设。对赛场上斥责、争吵等现象,在他倡议下,1996年起门协开始每年搞评比先进活动,并制定球队精神文明建设六条意见和球员五条行为规范,要求“四讲、四不”,即讲人格、不计较名次;讲友谊,不埋怨别人;讲文明,不出口伤人;讲团结,不借故吵闹。2001年提出“打文明球、建文明场,营造融洽活动环境”意见;2002年开展评比表彰先进分会、“五好球队”、“五好球员”活动。2003年提出门球人“四文明”要求;2004年制定二年一次的评比表彰“五好分会、五好球队、五好球员”制度。在他“第二次离休”后的2007年,还倡导制订球场“八荣八耻”荣辱观。

张奎山的开拓创新精神还体现在与门球新老班子发起并承办各级门球联谊赛事。1991年10月,发起并承办了江苏省县级市“白雪杯”老年门球联谊赛,一直延续下来,今年联谊赛已是第40届;1994年11月发起并承办了首届“全国沿海部分城市‘沙家浜杯’门球联谊赛”(南自海口,北至营口),一直延续下来,今年将是第20届;1996年3月支持我市王市镇发起并承办江苏省首届中青年门球赛。

心系门球。2005年,张奎山“第二次离休”后,用他的话说:“仍挂个名誉会长”,他说:“15年门球风雨路,我无怨无悔,今后门协有难事尽管找我,我将尽力而为”。这位老革命是个硬汉子,他与伤病顽强搏斗,体内钢板拆除,走路拐杖丢弃,摸索体育锻炼和频谱物理疗法,脸色红润,体质越来越好。尽管2009年初老伴离世,带来巨大悲痛。但他以共产党人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待之,继续振作精神,活跃在门球体育事业中。他不时走到门协,了解门球发展情况,提建议,出主意。门协有请必到,见困就帮。知道全市还有个别镇、场是门球空白,他邀请市人大党委会老主任戚李生等陪门协现任领导多次下去做督促工作,仅尚湖镇连续3年去了4次,终于在2011年建成门球场,2012年成立2支门球队。2009年为庆祝市门协成立15周年,他不遗余力,打电话、忙走访,请市内外各级新老领导为出刊有关纪念画册题词献墨宝。他多次陪门协班子成员到多个部门、单位筹措资金。市门协办公设备缺乏,他去有关部门打听、落实,将更新替换下的办公桌椅、箱柜、电脑等支援补充。门球事业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协是公益事业单位,他利用各种场合,向各级在职和退休的领导宣传,让在职领导重视、支持门球,请退休领导参与门球工作。门球事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他积极向市及有关部门领导走访、反映,建议增加拨款。

奉献不止。张奎山热爱门球之心,还体现在他直接个人出资支持门球事业。2009年4月,他个人出资5000元举办全市“和谐杯”双人门球赛,以寄托常熟门球人在门球康乐和竞技比赛中切切牢记“和谐”两字,建设和谐门球,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2009年6月他用周林、骏丰频谱保健治疗仪内喝外照,心脏恢复好,摸索疾病由药物治疗转向非药物的、自然的、绿色的生物频谱疗法。现在他脸色红润,体质越来越好。他认为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他怀着对门球爱好者10多年的感情,于2010年出资一万多元购买频谱水机,送门协值班室,想让来参加门球活动的人都能坚持喝上骏丰频谱水,康乐延年,体现了他关爱门球人的一颗金子般的心。用他的话说:“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部分,我以此感到欣慰,同时自己也得以延年益寿”。

2012年5月,他个人出资5000元举办全市“益智杯”(市第五届“春苗杯”)少儿门球赛,他亲自到赛场,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寄以厚望的讲话。他早在2009年前后,积极与教育局等部门联系、宣传、支持少儿门球发展,并应邀担任了常熟市小学门球联谊会名誉会长。2012年12月28日,市小学门球联谊会在支塘张青莲小学召开第三次理事会暨少儿门球经验交流会上,他与市门协二位副主席冒着严寒赴会,讲话鼓励。2012年4月,他还与博翰堂国际集团常熟分公司一起,向常熟市儿童福利院捐款捐物,他个人捐赠价值2000元的优质大米等,并亲自去参加捐赠仪式。

他还向党组织交特殊党费。党的十六大召开时,他按召开时间,象征性地交特殊党费1600多元;党的十八大召开时,他又交了1800多元。此外,他还有二次捐助计800元。

    这样一位可敬可亲可爱的革命老人,早已成了我们门球人心中的泰斗,他把对党、对人民的热爱倾注在日常的行动中,实践着“只有离休的干部,没有离休的党员离而不休的誓言。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