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祖籍苏州,是吴中贝氏第十五世孙,是贝氏首富潜谷公支贝慕庭的嫡系子孙,是贝氏金融奇才贝祖贻的长子。
贝氏在苏州是个很有名望的大家族。对于贝姓,有的姓氏书说,贝姓出自姬姓,是文王庶子姬爽之后。据《姓氏考略》与《郡望百家姓》记载,贝氏望出清河贝丘,以地名命姓。汉高帝五年(公元202年)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汉和隋时设清河郡。后世贝氏移居全国各地,今浙江金华、嘉兴、宁波,广西桂林、昭平,广东潮州、揭阳、揭西等地都有其后裔。吴中贝氏一世祖字兰堂,明代中叶从浙江金华府兰溪县迁吴,在苏州阊门外南濠地区以摆草药摊、行医为生,定居苏州后经过四五代人的诚信至上经营、艰苦拼搏创业,至清代乾隆初年七世贝慕庭时,已发展成一支富厚大族,成为“苏州四富”之一。贝氏十四世贝祖武撰写的《吴中贝氏家族》一书中说:“自明末清初起,贝氏世代经营中药业在苏州金阊门外南濠地段。传至乾隆年间贝慕庭(七世)经营已成吴中巨富。当时苏州有四贵四富之说,四贵为彭、宋、潘、韩,四富为戈、毛、毕、贝。这个贝就是指贝慕庭家。”
苏州贝氏家族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现已历十八世。这个家族可谓支脉繁衍,枝繁叶茂。世系子孙从苏州发展到上海、香港、台湾,一直延伸到海外。在吴中贝氏十八世的传承中,贝氏家族最艰难的时期是在四世。四世贝启祚刚刚过嗣过来,在明末崇祯年间被聘为礼部儒士,年仅三十二岁就不幸于清顺治二年病逝于京师,遗孤贝珽只有七岁。启祚妻程氏在丈夫去世时才二十七岁,年轻守寡,守节三十四年,她含辛茹苦地抚育贝氏遗孤,这才使贝氏一息宗支得以延传,让一代名门世家的香火旺盛地绵延至今。五世的贝珽号介庵,深知先母的艰辛,于是日夜勤奋苦读,长大成人后,努力经营药店有方,并能乐善好施,施药救人,惠泽乡里,而被地方官和乡亲举为“乡饮介宾”,荣耀之至。
贝珽撑下了贝氏家业,开始了家业的复兴。然而贝氏家业的真正的复兴是在贝珽孙七世贝慕庭时。贝珽生有四子(六世):长子贝鑑,号藻庵;二子贝钰,号元一;三子贝铨,号蘅山;四子贝鉽,号潜谷。吴中贝氏家族,就是从这六世开始分为四支,并逐步发扬光大。
贝氏家族第一支脉称藻庵公支。贝鑑弱冠秀才,但屡考举人不中。这一支子孙传至贝氏十三世嗣绝。
贝氏家族第二支脉史称元一公支。这一支子孙传至贝氏十世嗣绝。
贝氏家族第三支脉贝铨称蘅山公支,子孙兴旺。但这一支在很长时间里商业经营和事业的发展上并无突出成就,一直传到十三世贝仁元(号润生)时,才一鸣惊人。贝润生少时家境贫寒,日常生活靠贝氏“留余义庄”接济,十六岁从苏州走上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从学生意开始,经过一二十年的拼搏和时局的机遇,最终成了颜料大王、房地产大亨,也成了贝氏族人中的首富。贝润生发迹后,回苏州建祠堂,办族校,兴建贝氏第二座义庄------“承训义庄”,并买下了著名古典园林狮子林,在上海发展房地产业,大建商品房,到1949年上海解放时尚有房产1200余幢。贝润生生有二子,长子义堃,次子义奎,其子孙现在大多分布于香港和美国、加拿大。贝润生孙贝聿渠博士,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著名教授,热传导领域的专家。
贝氏家族第四支脉贝鉽称潜谷公支,是吴中贝氏最发达、子孙最多的支脉。这一支在贝鉽子贝慕庭后又分为四支。贝慕庭生有四子:长子贝模、二子贝棋、三子贝栋、四子贝桐。贝氏这“后四支”真可谓人才辈出、名人众多,群星璀璨。有著名诗人贝青乔,藏书家贝墉、贝信三,金融家贝理泰、贝祖诒父子,昆曲专家贝晋眉,资深教育家贝镛礼、贝聿琪,科学家贝聿昆、贝聿铣,经贸专家贝聿恺,名医贝赋琴、贝意琴,著名女画家贝聿昭,还有我国最早留学西方的建筑师贝寿同和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等,他们都是潜谷公支贝慕庭的嫡系子孙。在上述这些名人中除贝青乔属贝慕庭四子贝桐支,其他均属长子贝模和次子贝棋系。
在吴中贝氏的名人中,最为当代人知晓的当属贝氏第十五世传人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在“吴中贝氏世系表”的排序上,贝聿铭属潜谷公支贝慕庭长子贝模的直系后裔。贝模次子贝廷荦(九世)善书法,喜吟咏,是个诗人。贝模孙,廷荦子贝墉(十世)是著名的金石家、藏书家。贝墉孙贝晋恩、曾孙贝理泰、玄孙贝祖诒,是贝聿铭的直系曾祖、祖父和父亲。贝理泰、贝祖诒父子是贝氏脱离祖传中医药业,而积极从事金融事业的名人,是贝氏“金融世家”的开创者,贝聿铭就出身于贝氏这一支名门之家。
贝聿铭祖父贝理泰与贝润生同为吴中贝氏十三世,一属蘅山公支,一属潜谷公支,他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他们二人都不以祖传医药业而成名,是吴中贝氏最有成就两个的支脉。现贝氏十五世“聿”字辈人数众多,有八十多人,均属这两支。十余人属蘅山支,其余七十余人属潜谷支。
贝氏十二世贝晋恩,号康侯,族人称康侯公,长期在浙江做官,在清末时曾一度助左宗棠军务,做过缙云县知县,杭州西塘海防同知,掌管漕运,以功保道员赏三品衔。后来告老回苏州从事商业,经营典当和酱园等行业,并用手中的资金创办贝氏第一个义庄——“留余义庄”(与贝遵义子衍宗一同出资),资助贝氏穷苦族人,“以赡宗族”。其子贝理泰,号哉安,在光绪十六年中秀才,由于贝晋恩的逝世而放弃仕途。贝理泰接过父亲遗留的商业店铺,并没有再走父辈的从商之路,而把父辈留下的大批产业商铺出手转让或歇业,却去应聘长洲、元和、吴县、新阳等县协助知县掌握赋税财会,时称“钱谷师爷”。民国初年,贝理泰任吴县县政府主计课长,结识在江苏银行任职的陈光甫,后来并和陈光甫、常州富商庄得之一起筹办私人投资的商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协助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贝理泰在苏州成立商业储蓄银行苏州分行,出任经理,兼任中国旅行社苏州分社经理,成为吴中倡办金融机构的第一人。后来其子祖诒、祖谋、祖武都随父从事金融事业。但真正在金融事业中闯出一片天地的是三子贝祖诒。贝祖诒从最初供职于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任会计、主管会计开始,后来进了中国银行北京总行会计部,并先后当上了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的经理,1932年升任中国银行副行长,1941年任中国银行代总经理。由于贝祖诒金融才能的出众,时任行政院长、掌握财政金融大权的宋子文积极举荐,贝祖诒于1946年3月1日出任中央银行总裁。其时贝祖诒成了有名的“金融巨子”。贝理泰、贝祖诒父子开创的金融事业,在其后代子孙中继续传承,所以贝家被人们称为“金融世家”。
贝祖诒生有三子:聿铭、聿昆、聿枞。就在贝祖诒出任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经理时,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于广州。1927年,贝祖诒从香港分行调任上海分行经理时,贝聿铭随父母搬回上海。贝聿铭青少年时期成长在上海和苏州。贝聿铭回到上海时年仅十岁,上了几年小学,初中进了上海圣约翰中学,这是一所著名的教会学校,注重英语教学,中国学生在校要穿着西式制服,与英国学生比赛打网球和篮球,在学习上他是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毕业时拿到的是英文书写的文凭。就在他应该快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的母亲庄莲君生患癌症,这使他非常地难过,他精心地陪伴在母亲的身边。他母亲庄莲君出身名门,其父庄得之是著名的银行家。他母亲善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会吹笛子,被人称为笛子高手,还是一位诗人,常将她写作的诗读给他听。贝聿铭回忆,“我的母亲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书法家、诗人、音乐家”, “我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接触主要归功于母亲”。1930年母亲去世,留下了贝聿铭兄弟姐妹六人。父亲后来在欧洲考察时偶遇蒋百里将军四女蒋士云小姐,两年后在巴黎结婚。贝聿铭自生母去世后,把精神感情投向了贝氏家族这时的掌门人,他的祖父贝理泰。贝理泰因眼疾辞去商业银行和旅行社经理后,银行业务由其子祖谋(号少伯)和贝祖武先后任经理管理,晚年就生活在苏州名园狮子林附近的西花桥巷别墅庭院中,怡养天年。贝聿铭中学时代的假日和寒暑假都是在祖父身边度过,祖父的关怀备至,弥补了他的精神失落。(美)迈克尔·坎内尔在《贝聿铭传》中说:“如果说贝聿铭失去了父母亲的爱,那么他从祖父那里获得了古代中国不断削弱的行为准则方面的基础训练。”祖父“传授给孙子的是儒家美德中帮助培养高贵人格的具体准则”。所以他“不时地逃离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喧闹,去他祖父在苏州的住宅,享受那里相对比较安宁的气氛”。在苏州,贝聿铭常去的地方就是名园狮子林,这座名园是他祖父贝理泰同辈的堂兄弟、颜料大王贝润生购买的,属贝氏家族的产业。所以贝聿铭常和堂兄弟们一起在贝家花园狮子林里捉迷藏、爬假山、钻山洞。苏州的园林、小桥流水给了这位未来建筑大师以创作灵感,他后来回忆说:“我后来才意识到在苏州的经验让我学到了什么,应该说那些经验对我的设计是有相当影响的,它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共存,而不只是自然而已。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
1935年夏天,18岁的贝聿铭高中毕业了。父亲贝祖诒希望儿子接他的班,学金融或医学,到英国去攻读经济学。然而贝聿铭另有想法,他已迷恋上建筑学了。他为什么会对建筑有兴趣呢?那还是在读中学的时候,他常和长他一岁的小叔贝祖远一起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看完电影后,站在马路边看建筑,当他看到南京路上正在建造一座“四行储蓄大楼”(1934年建成后正式称“国际饭店”),要造24层、82米高,就特别关心起这24层高楼怎么造起来,常去看它一层一层地升高。有一天,小叔在贝聿铭的手中看到一张“24层建筑图纸”,以为是贝聿铭是从哪里弄来的,当他知道这是贝聿铭自己观察、研究后画出来的,真是惊呆了。这张图,表现了年青的贝聿铭对建筑学的天赋。贝聿铭后来回忆说:“我沉醉在建筑一幢和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我断定那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对于出国读大学这件事,贝聿铭没有遵从父命报考英国牛津大学,而是选择了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1935年8月,贝聿铭乘着远洋客轮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他进入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仅仅两个星期就离开了那里,转学到适合自己理想的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筑设计室中,贝聿铭很快就掌握了制作古典装饰风格的透视图的复杂技术,成了设计室成绩非凡的学生。1940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1942年12月,他到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1946年在哈佛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又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教育任客座教授。1955年他弃教从商,正式成立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崭新的一页。
六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了许多博物馆、商业中心、摩天大楼,也在加拿大、法国、日本、新加坡、卡塔尔设计了许多著名建筑,在祖国为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和家乡苏州也设计了许多大型建筑,累计上百项成功的建筑设计,贝聿铭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最最有名的建筑设计当属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博物馆的一系列难题。这项工程完成后,卢浮宫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博物馆,由此法国总统密特朗给他颁发了荣誉勋章。在美国,他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最优秀的建筑家”,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里根总统、布什总统相继给他颁发过“国家艺术奖”、“全美十佳公民奖”。最近又获美国政府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在英国,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给他颁发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贝聿铭这位吴中贝氏的传人,世界公认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以出类拔萃的建筑设计铸就了辉煌,是吴中贝氏走向世界的杰出人物、佼佼者。
2002年,85岁高龄已宣布退休12年的贝聿铭,出于对家乡苏州建设的热爱,接受了苏州市政府的邀请,亲自操刀规划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四年间,他不顾年高路远先后五次往返于美国——苏州,监督工程建设。2006年10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现已成为又一座展示贝聿铭世界建筑设计水平的新标志。
另据南京新闻媒体《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大行宫附近汉附街发现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遗址,欲建“六朝都城遗址博物馆”。南京有关人士三次赴美邀请贝聿铭再次出山设计“六朝”博物馆,贝老推辞不掉应允率其二子负责设计工作,这将成为他的又一次“封刀”之作。现据媒体报道,2011年12月初“六朝”博物馆已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作者:苏州市商务局离休干部 袁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