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数来,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有10个年头了,回顾这10年来,我和妻子汪琳琳感到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充实,十分有意义,因而十分的幸福。首先,我们有个幸福的家庭,女儿是记者,现在市新闻媒体单位工作,女婿为苏州工业园区一外资企业技术开发部门主管,外孙已六岁,上幼儿园,聪明活泼,天真可爱,我是两个社会团体的负责人,整日忙于社会公益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外受人尊重,家庭也光荣;老汪是家庭“总理”兼“后勤部长”。除“买汏烧”以外,家庭中每个人的衣着冷暖她都想得周到,关怀的无微不至。一家人,相敬如宾,和谐团结,生活其乐融融。其次,我们有一个幸福的亲友圈子。我是最年长,是“大哥”、“大姐夫”;老汪是“大嫂”、“大姐”。由于有个“大”字在身,所以就觉得责任也大,平时担当自然就多一些。尤其是老汪对每一个亲戚都能主动关心,谁家有困难就主动相助,且从不显摆邀功,总是诚恳地默默做出奉献,做出榜样,因而深得大家内心的钦佩和异口同声的称赞,如此,长期以来,她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这个大家庭中的“核心”和“领袖式”人物。 大家庭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聚会或相邀到风景区游玩,如自驾游到浙江风景区赏山水,到东山茶园采茶,桔林采果,太湖边直竿垂钓……大家聚在一起,从国内外新闻,身边趣事轶闻到儿孙子女生活琐事,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心态积极,语言健康,赏景,品酒,品茶,品人生,大家相聚甚欢,不觉日长,单惜时短。亲戚朋友都夸我们:“这一家子幸福指数真高!”我们俩也觉得生活得有滋有味,越活越年轻。 回顾我们俩风雨同舟几十年相濡以沫,迈过了多少次坎坎坷坷,如今有如此幸福的生活,只觉得应倍加珍惜。我们也回忆总结过,这幸福除靠党的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大环境外,一家人的共同努力和争取很重要,而其中,我们体会最深的一条是:人在奉献中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们是普通人,所以就从身边事说起吧。 奉献家人得幸福 老汪的父亲去世得较早,子女们为了不让老母亲孤独,大家就轮流陪伴她。老汪是长女,在孝敬老母亲上处处作榜样,平时烧她喜欢的饭菜,陪她聊天,讲些让她开心的事,节假日里带她一起到苏州风景区游玩,既不使她寂寞孤单,更让她老人家开心,她一直快活地活到近九十岁。上行下效,我们的女儿、女婿对我们关心备至,孝顺有加,甚至不知不觉地影响了第三代 —— 小外孙,早上外婆送他到幼儿园,下雨了他会主动给外婆打伞,晚上外婆累了,躺在床上休息,他会主动给外婆捶背,老汪快活得嘴都合不拢了。我空闲之余经常写科技论文及写书稿,有的文章还在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出版社出版,可是有谁知道由于老汪写得一手好字,在深夜的灯光下她还在为我抄写书稿或论文稿,作为第一个读者的她,还会直言不讳地提出修改意见。 平时她总是把家务事料理得有条不紊,支持我的工作和事业。有一年我在上海住院动手术,整整一个月,老汪吃住在病房陪伴,掏心挖肺悉心照料,人瘦了十几斤,眼眶也深深地陷下去了,同病房的其他病友家属见了都深受感动,她们对我说:“你有这样的好妻子真是福气,她花在你身上的心血,我们都看在眼里了,她在你身上能做到的,我们很惭愧在自己老公的身上没有做到啊!”我对此刻骨铭心。康复重新投入工作后,怀着感激之情,平时对老汪更加关爱体贴。老汪一旦有身体不适,我也送茶倒水问寒问暖,陪伴护送医院。家人越是在外面忙乎,老汪越是在生活上细心照料,有时到超市,菜市场采购蔬菜及日用品,往往是前后两个大包背在身上,还要挤公交车,我打趣地叫她:“跑单邦的”。内心是舍不得她太累,太辛苦。她还将学到的烹饪技巧亲自在自家厨房实践,变着法子为家人提供美味佳肴,看到一家人吃得香甜,她是一脸的满足与幸福感。酒是陈年的更香醇,老夫老妻的恩爱也更深沉啊!
奉献亲友得幸福 在亲友圈子中,我俩虽是“大哥大”,“大姐大”,可是从来不摆架子,我们只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比弟弟、妹妹们更大罢了。我们只有真诚地为她们作奉献,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赢得这个“大家庭”的和谐团结和幸福。 父母相继去世后,留下了一些遗产,包括房产。在分割上,我们首先采取高姿态,自己多吃些亏,少得些;而在弟妹中,相对较为困难的则多照顾些,多得些。由于我们平时吃得起亏,办事公正,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亲戚之间碰到任何事情都能处理得顺顺当当的,没有一点后遗症。他们都夸我们“没私心”,我们自己也问心无愧,心里觉得对得起父母的在天之灵,对得起弟妹们。他们也经常对外人夸耀说:“我们有一个好大哥(大姐夫),好大嫂(大姐),我们乐意听从他俩的!”我们在心底里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这大家庭是越发的和谐与团结了。能得到他们的肯定与赞扬,我们心里也是很开心的。这真的叫做“吃亏是福”啊!平时,一旦哪个亲戚家有什么困难,一如既往,“快速反应”,“该出手时就出手”。一个亲友在外地长期住院治疗,10余年来,暑去寒来无论风雨雪天,还是烈日当头,我们总是定期前往问寒问暖,看望照料,使他深受感动。一个侄女面临高考心情紧张,且又突然生病,我俩主动看望帮助照料,我白天忙晚上给她心理辅导,使她树立了信心,还帮她分析自己的特长,填报“志愿”终于考取了理想的大学与专业。现在外资企业工作,还是业务骨干哩!一位表哥年近八旬,今年年初住院动手术,表嫂也年事已高,家中无人照料。老汪得知后,主动在家烧好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病房,哥嫂都深受感动。现在表哥康复出院了,他又迈着矫健的步伐到我们家喝茶聊天了。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我们心里也乐滋滋的!老汪是个热心人,退休后,她还和同事一起热情组织企业的老同事聚会,有时组织到外地旅游,还邀我一道参加。老朋友在一起喝茶,谈家常,有心里话互相倾诉,共话甜蜜的晚年生活,共赏大自然的美景,共享幸福人生! 奉献社会得幸福 我从单位上退休后,其实一天也没消停过。我自己也戏称:“我是苏州的‘刘老根’ —— 一个闲不住的人!”先后被聘为苏州大学教授和校外指导专家,苏州市科技专家委员会成员,和苏州市法院系统知识产权审判专家,还担任两个社会团体的负责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和科技创新活动。平时总是不计较报酬。无偿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一个科技人员,是研究LED和激光技术的专家,一度时期资金十分短缺,项目开发研究面临夭折危险,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与市科技部门联系,向有关领导汇报项目情况,并帮助编写项目申报资料。终于获得政府科技创新的资金资助。如今他开发的刑侦勘察用的“激光勘察仪”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公安部门指定采购产品。徐博士是美国回来的资深生物医药科学家,在美国拥有自己的多项发明专利。到苏州的工业园区创办公司,开发研制最新靶向抗癌药物,他们邀请我为顾问,我积极地将项目向市科技局的领导汇报,得到黄戟局长的高度重视,他亲自到公司考察后又请分管科技的浦荣皋副市长到现场考察指导,这对徐博士鼓舞很大,他被市推荐为江苏省“双创”领军人物,获得了资金资助。去年我还利用人脉关系将一批高科技项目和在美国的高端科技人才向吴中区引荐,受到区政府和科技部门的赞扬。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教授是全国著名高分子材料专家,在他的带领下,有一支很强的化工新材料研发团队,于是我就邀请他们到太仓一家新材料公司考察,实现了校企“产学研”结合,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共同开发特种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我在做这些事时,从来都是“满腔热情,分文不取”的,从而赢得了当事人的尊敬,他自己收获的是“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近,由我任主编之一的近50万字460页的纪实文学集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激情使命赋华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题写。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题词:“鼓励创新创业,共建美好天堂”。由近30名作家,资深记者组成的写作团队,用报告文学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近40位主人公他们有的是名牌大学的教授、科学家,有的是掌握世界一流成果的“海归”,在苏州创新创业的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貌。编写这本书的动议首先由我提出的,得到蒋宏坤书记等领导以及市委组织部和市科技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预计将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这本书的编写倾注了我很多心血,白头发也增加了许多,但我自己却觉得很快活。以有生之年自己还能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而欣慰!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生的一杯美酒,要靠自己去酿造,靠自己去品尝。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幸福观折射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在我们看来,追求这种物欲至上、没有灵魂所谓“幸福”的人与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澳门时,接见了一位做了10年义工的女市民,她自豪地对总书记说:“澳门人有一句俗语:‘施比受更有福’”。受到了总书记的高度赞扬!让我们高呼:“奉献精神万岁”! 当您奉献时,幸福就会微笑地向您走来。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干部 薛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