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日报记者邱纳8月25日讯)时光如梭,今年已是常青扶贫助学的第八个年头,临近新学期开学,又有40名贫困大学生获得了总共20万元的资助。
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市扶贫开发协会(简称“两会”)负责人介绍,吴江市常青爱心帮困会是由部分离退休老同志投资建立的扶贫组织。“两会”受常青爱心帮困会的委托,从2004年起,每年对考取大学的贫困学子进行资助,到目前为止,累计捐款125万元,资助了365名学生。
老同志们对于常青助学工作一丝不苟,热心、细心又耐心,他们对贫困大学生的爱和希望倾注在点滴的行动之中。他们用爱心讲述了125万元助学金背后的感人故事。
常青助学过程中,老同志们每年都详细地为受助贫困学子记录下家境档案:“考取扬州大学的汾湖镇小王同学,父母双亡,靠祖母抚养”、“考取北京大学的七都镇小孙同学,全家七口,人多劳力少,生活困难”……
常青助学资助的贫困学子,很多人在大学就读期间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两会”的老同志对受助学生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这些学生毕业后,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就业工作,有的经营创业,他们向老同志们递交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
一批攻读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安徽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等重点大学。绝大部分学生已就业创业,如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的在医院当医生,有的在学校当教师,有的自己开办公司,有的被汽车公司聘用……
参与常青助学工作的老同志们都已年过花甲,提及他们为何对助学仍如此执着时,他们告诉记者,帮助一个学生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这种方式见效快,心里踏实。
除了对贫困学子录取当年的资助外,老同志们还关心他们就读期间遇到的困难和毕业后的去向。他们对资助的贫困学子,人人立表建档,经常保持联系,如发现问题,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每年,老同志们都要作一番调研,在一份调研报告中记者看道:我们要以“雪中送炭”的爱心,资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校门,同享大学教育资源……我们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入学,等于支持了一个家庭的转变,这是一种最好、最根本的扶贫方式。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挺立在鲈乡大地上的这棵常青松,用涓涓爱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贫困学子,为建设乐居吴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