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龚方熹心系科协 撰文回忆早期发展历程
|
|
【发布日期:
2009/7/10
】【来源:
市科协
】【阅读次数:
5254
】【关闭窗口】
|
|
今年是苏州市科协成立50周年,市科协组织安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在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上,老干部们踊跃发言,畅谈科协发展历程,畅想科协未来发展。其中,市科协原学会部部长龚方熹同志还专门撰写题为《“文革”前的苏州市科协》的文章,全面回顾市科协早期发展史,尤其是市科协在文革前的发展历程。 龚部长于1956年9月18日由教育岗位调入市科普协会,从事科协工作几十年,是市科协发生、发展的直接参与者,见证了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推动科学技术的普及传播,促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作出了应有贡献的历史过程。文章说,自周恩来总理在1956年1月14日党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全国各地都筹建成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苏州市科普协会也于当年7月22日成立。在市科普协会成立到转变为市科协之间的三年中,虽然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却积极开展工作,发展会员近3000名,建立基层科普协会130多个,组织开展科学讲座、板报、广播等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市科协于1959年4月2日正式成立后,工作重点转入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深入广大企业、城区、农村中去,在更宽广的领域开展抗灾救灾、技术夜市、科技咨询、科学普及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龚部长在文章最后总结了从事科协工作的三点体会,一是要牢牢把握党的科技工作要为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千方百计推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是科协工作的任务是明确的,但做法上没有固定的模式。科学技术要创新,科协工作也要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敢为人先;三是科协的专职机构一向人力不多,“文革”前只有二至三人,但是人少也要力争多做工作,通过工作来扩大科协的影响。 龚部长的文章既是真实记录市科协成长发展历程的珍贵史料,又是教育激励科协后辈十分难得的教材。市科协将此文章专门登载在纪念50周年网站专栏中,让更多的年轻科协工作者学习老一辈科协人的孺子牛精神,增强工作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