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事迹介绍] 王子林在全省离退休厅局级老干部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 2008/6/2 】【来源: 网站管理员 】【阅读次数: 4646 】【关闭窗口
尊敬的顾局长、尊敬的各位老领导:
    今天在这个会上发言,既荣幸又惭愧,荣幸的是能有机会见到这么多功成名就的老领导,惭愧的是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值得向各位老领导汇报。
    我叫王子林,生于1931年,解放前夕,在南京读书时,经地下党介绍,到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解放后又在党的培养下,学习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一直在苏州农林部门从事这项工作。研究员职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在担任苏州苏太集团公司董事长、苏州市老专家协会会长、苏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自我总结两句话,叫做“半生坎坷,一生勤奋”。由于大家所知道的原因,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都是内部审查对象,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可想而知。但由于个人历史清白,一生勤奋,深受各级领导的欣赏。早在1965年7月1日,就作为江苏省唯一的技术人员代表出席了全国畜牧工作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合影。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间,不断的受到党和政府的鼓励,先后共获得各级党政机关科技成果和表彰奖励67项(次),其中在我65岁离休之后的13年间就有20项之多,而且不少是大奖、重奖。例如: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政府科技推广一等奖及重奖,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农业科技功臣”荣誉称号与重奖(全省仅4人),江苏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老干部先进个人,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苏州市杰出人才”荣誉称号与重奖(全苏州市共6人),全国老科技工作者十大突出贡献奖之一,苏州市十大“老有所为之星”,全国百名养猪专家奖等。我离休后十多年时间,做的事情很多,今天向各位老领导汇报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扶贫养猪,继续奉献
    我1996年6月离休之后,各有关部门和各大型猪场纷纷要求我去担任技术顾问,最后我决定答应苏北新沂市政府的聘请,去扶贫养猪,致富农民。不仅我一个人去,而且带领一批苏州市离退休畜牧技术骨干,组成一个团队,从培育良种、科学配料、饲养管理、简易猪舍设计、技术培训等,进行系统的全程技术指导,历时三年,使一个养猪后进县,一跃进入全省养猪先进行列。不仅为新沂农民养猪致富做出了贡献,而且使一个亏损几十年的县国营种猪场扭亏为盈。江苏省农林厅为此在新沂市召开了全省发展养猪现场会,介绍推广他们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整个扶贫过程中,我们去的所有技术人员,不拿一分钱报酬,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不增加当地政府任何经济负担,只扶贫,不吃贫。新沂市政府实在过意不去,专门派一位副市长给我送来两千元的慰问金,尽管坚决拒收,但他丢下就跑。在他走后,我又从邮局寄了回去。为此,新沂市专门给苏州市委组织部和苏州市老科协发来了感谢信,高度评价、赞扬我和苏州老科技人员的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精神。就是在苏州、盐城、宿迁等任何地方为养猪户作技术指导,我从不取分文报酬,不收任何礼物。盐都有个养猪大户,由于我的帮助,养猪发了财,致了富,专门到苏州送来自己种的大米、养的鸡和生的蛋等,当场拒收,实在推不掉我就把钱寄了给他。不仅如此,我还把个人所得奖金,除了部分给有关同事之外,还资助在校的15名贫困大学生。每次救灾活动,我也总是以身作则,带头捐款。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我们共产党的光荣传统,维护我们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用事实证明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好样的。
    二、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我原来是主管全市畜牧兽医技术工作的科长、站长,后来为了育种的需要,经苏州市政府批准,又于1980年代新建一个科研单位,叫育种中心,同时筹建一个新的经济实体,叫苏太集团公司,也都由我负责。事业上年年有进展,经济上年年有盈余,银行存款近千万,大车、小车及仪器设备、实验猪场设施等一应俱全。所培育成功的新猪种,是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计划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农林厅和国家农业部刚刚召开过新闻发布会,正在向全省、全国宣传推广这一国家级新猪种。而就在这时,单位一、二把手和财务科长因贪污而判刑。种猪质量下降,经济年年亏损,向银行负债一千多万,工资发放困难,职工人心涣散,单位面临破产倒闭。为了挽救这个国家项目和科研成果,江苏省农林厅厅长和苏州市农林局领导亲自登门,说明面临的困境,邀请我重新出山,挽救危局。此时的我已是古稀之年,经过再三考虑并和亲属商量,为了挽救我历经近20年亲自培育的猪种和亲手创建的这个事业单位,决定承担风险,再次出任公司董事长和首席专家。到任之后,继续发扬传统作风,以身作则,整顿纪律,健全制度,严格要求,明确责任,赏罚分明。经过一年的努力,种猪质量提高,售价上升,销量猛增,当年实现扭亏为盈。种猪推广至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苏州日报》头版头条以“老黄忠出山记”和“痴心不改报国志”等为题,作了长篇报道。苏州电视台、苏州市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当年,我被评选为“苏州十大经济新闻人物”。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时,我被授予“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苏州市分管农业的江浩副市长作打油诗一首,说我是:“年过界线,退居三线,重返前线,再作贡献。”
    三、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我是勤于思考、事事有主见和勇于开拓的人。例如:我们苏州的太湖猪是一个有数百年历史、世界上最高产的古老地方品种,每胎平均产仔15头以上,而且曾经有过一胎产仔42头的高产记录,外国猪种平均产仔只有10头左右。改革开放以后,美国要来引种,想移植我们的高产基因,国家已批准同意出口,但在出口价格上,我与农业部种畜公司的官员有了分歧,他们开价1500美元,理由是当时地方价格只有人民币100多元,而我的观点不同,我说这是出口国外,而且不单是卖猪,是卖基因,每头价格不得低于4000美元。我说,批准出口是国家作主,价格要由地方作主。后来由我出面与美方谈判,最终以3800美元一头成交。经过半年的选种、检疫,他们派来专机,买走150多头。有人说我在事业上不是一个安分守己、默守陈规的人,不管是青年、中年、老年时期,我都是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我在任的时候,历任农业部部长我都请到苏州来过,联合国在中国只开过一次世界养猪会议,我去争取在苏州召开。再以培育新猪种为例,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从国外大量引进瘦肉型猪种,这种猪长的快、瘦肉多,适合商品经济的需要,但是外国猪种产仔少、肉质差,不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从长远观点来看,不能只养外国的猪种,应该发展适合国情的自己的猪种。因此我于1981年开始拟订方案,经过专家论证,报国家科委和农业部批准,列入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利用本地著名的太湖猪为母本,引进国外瘦肉型猪基因,经过18年时间,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培养出国家级的新猪种——苏太猪。农业部科技司司长说:这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培养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瘦肉型猪种。农林厅原厅长刘立人说,这是集国内外良种猪优点于一身的猪种,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题目是“培养一个品种就是一座丰碑”。江苏省已过世的姜永荣副省长说:这是一个“好看”、“好养”、“好吃”、“好卖”、“好赚”的五好猪种。但我没有就此止步,在选育提高新品种的同时,又开发了苏太猪肉的系列小包装,在苏州市设立40多个专卖店销售。这个产品上市之后,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现已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苏州市的重点名牌产品。为了更好地开展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我在2001年又成立了江苏省苏太猪产业协会,有力的推动了苏太猪的发展。一位领导对我讲,你这也是创新,以一个猪种命名的行业协会,我国还是第一个。
    在生产肉类产品之后,又继续开发太湖猪基因库这一新的项目。前面我曾讲过,用于培育苏太猪的基础母本是太湖猪,在太湖流域已有几百年的饲养历史,是世界上产仔最多的猪种,但生长慢,肥肉多,不适应当前商品经济需要,猪场纷纷倒闭,猪种濒临灭绝,而作为遗传基因、种质遗传资源和今后杂交育种的需要,必须加以保护,绝不能丢失。因此,我于2004年拟订了太湖猪基因库建设方案,通过活体保存、胚胎保存、精子保存等现代保种方法,把这一宝贵的遗传资源延续下去。专家们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一项伟业工程。苏州市政府和江苏省农林厅都十分重视、支持,当年批准授牌。这是江苏唯一、全国第一的“猪种质资源基因库”,部、省、市先后投资850万元,现已初具规模,并投入正常运行。
    四、老有所为,乐在其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原来国有的苏太集团公司和育种中心必须改为民营企业,我时年已经74岁,既无财力又无精力再次入股主事,要求辞去董事长职务。当时的杨卫泽市长找我谈话,说苏州市民都喜欢上了苏太猪肉,为防止再次出现问题,造成不良影响,要求仍由我牵头,职工内部持股改制,并特批给我技术股,要我留在公司,并继续担任董事长,股民也都希望如此。作为民营企业,我仍然每年申报科研项目,均获得批准。到2006年,由于工作需要,市有关领导又要我出任苏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并驻会办公,以便团结、组织这几千名离退休科技人员,继续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对公司的工作,只兼任董事长,除重大问题及有关技术问题外,平时的生产经营等全部交由持大股的总经理去主管。选举到任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之后,我发现会员中多为中、初级科技人员,高级人才很少,在此基础上,我又筹建一个老专家协会,把离退休科技人员中有真才实学的资深专家吸收进来,共100多人,被市委、市政府视为苏州三支高层次人才队伍之一(另两支为专家咨询团、博士联谊会),市委书记王荣和院士阮长耿等为名誉会长。这支队伍已成为市政府的一个建言献策的咨询社团组织。现在我仍和过去工作一样,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把这两个协会搞得有声有色,受到会员的好评,年年被市科协评为先进协会。年近八旬的我,把这两个协会视作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地方。
    各位老领导,今天的汇报,既不像是保健讲座,更不是什么先进事迹报告,占用大家时间。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四川抗震救灾中一直强调“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对我们老人来说,理所当然的健康长寿更是第一位的。最后,祝愿大家笑口常开,永葆革命青春,适度忙碌,延年益寿!
 
                                                                           市农林局离休干部 王子林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