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苏州市民健身中心馆内,“晚霞生辉——高举红旗,永远跟党走”大型演唱会正在进行。《遵义会议放光芒》、《绣红旗》、《共筑中国梦》、……。建党96年的光辉历程,在美妙的旋律、激情的演唱中“情景再现”,也激起了我的无限遐思。在我人生六十多年的岁月中,歌声伴随着我的童年、青年和壮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带给我的享受和力量是那么地独特和重要。
我于1954年6月出生于苏州郊区虎丘山下一农家。当时全家六口人,每月仅靠十多元的预支费及生产队分配的少量粮食度日,生活十分艰辛,但也有欢乐。那时候我在位于山塘街上的虎丘中心小学上学,音乐老师叫陈咏梅,她美妙的歌声和琴声使我们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也慢慢地淡忘了生活中的烦恼。有一次,陈老师单独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让我唱了一首刚学会的新歌,她期许的眼光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年,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演出,演出的是叫作“东海小民兵”的“活报剧”,节目开头有一段朗诵:“公鸡刚啼头遍,太阳还没露面,我们前哨小民兵,面对敌人把兵练……”,接着是小民兵盘查可疑人员,最后演唱电影《红孩子》中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团歌:“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其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在这一时期,我不但学会了大量的儿童歌曲和歌颂领袖歌颂党,歌唱新社会和新生活的歌曲,还学会了识简谱。再后来,我还学会了拉二胡,一把不到两块钱的二胡,居然把《江南紫竹调》、《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曲目演奏得自我感觉良好。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音乐启蒙,是我艰苦的童年时光中的一抹亮色,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奠定了我积极向上的生命底色。
1972年12月,我应征入伍来到宁夏固原六盘山某部。这是一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老部队。部队有个优良传统,就是吃饭之前要唱歌,部队集会要赛歌,军纪教育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传统教育有《英雄赞歌》、实弹射击有《打靶归来》、情感抒发有《十五的月亮》,分列式、阅兵式要演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一时期令我最难忘的是比赛《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那一年我在九连当连长,团里规定在全团集合时要唱《长征组歌》,但连队又没有人会教唱歌曲,我这个初识简谱的连长只好“赶着鸭子上架”了。在教唱这首歌时,我的眼前浮现出了《长征组歌》作者、时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肖华1977年6月视察我团并作精彩报告的情景,倍感亲切。在全团集会时我又“赤膊上阵”担任指挥,一曲《过雪山草地》居然唱得激越昂扬、荡气回肠,获得一等奖,全连官兵倍受鼓舞。是一首首嘹亮的军歌,陪伴我度过了二十年的军旅生涯。有歌声的日子,再苦也甘甜,再累也酣畅。
1992年9月,我转业回到故乡苏州市金阊区,先后在基层、区委、政府、政协工作过,其中1996年10月至2003年1月担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后又转任区委副书记。这一时期的我,由于工作的需要,接触了市、区许多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老师和音乐爱好者,使我收益匪浅。我也先后组织协调了纪念红军长征、纪念改革开放、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及“轧神仙”庙会、慈善募捐等一系列重要的文艺活动,虽有压力也有动力,更有乐趣。音乐、歌声又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我也尝试着与人合作创作歌曲,“小桥流水长,社区故事多……”,《悠悠社区情》在江苏省首届社区艺术节中荣获二等奖。“彩霞飞舞,香飘四方。我们的彩香动感时尚……”,《动感彩香》在“我们的节日——第三届‘彩香之春’社区文体艺术节”上闪亮登场。乐曲在血液里流动,歌声在生命中闪光。现在回想起来,仍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2月24日,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姑苏区老干部局“银悦合唱队”成立了,任康龄、周锡骏、刘菁、顾刚、于东红、杨振槐、孙明、张迎春……,一批喜爱音乐的“老玩童”聚在一起,以音乐会友、以歌声抒情。在4月20日苏州市老干部局组织的“晚霞生辉——高举红旗,永远跟党走”大型演唱会上,我们演唱了京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悠扬的旋律声中,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朴素感情得到了升华。如今,已读小学二年级的外孙也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爷孙俩互相切磋,歌声在流淌,生命在延续。年过六旬的我不由得想起关于“孔子忘情于音乐,三个月不知肉味”的传说,深切地感受到:歌声相伴,真乃人生幸事也!


姑苏区处级退休干部 平龙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