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姑苏区二郎巷社区,住着一位酷爱读诗词,并写了大半辈子诗的老人,他就是今年89岁的杨作铭老先生,目前已出版了两册诗集。
杨老说,他喜欢读书和写诗,得益于小时候有个好老师,这位老师是他的堂叔,堂叔对他十分疼爱,但是在教书上就很严厉,打小就教他诵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每次都会要求他熟读并背诵。正是在这样的严加管束和教育下,杨作铭的古诗文学得很好,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抗日战争时期,少年杨作铭跟随父母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一路逃难。战乱年代,在绝大多数孩子被迫放弃学习的情况下,杨作铭却依然手不释卷刻苦攻读古典诗文。当年,他最喜爱读的诗歌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岳飞的《满江红》。1949年,高中时期的杨作铭参军入伍,报效祖国。1954年转业来到苏州成为一名教师,工作一年后,他被调到市文化局工作,后来进入评弹团工作直至离休。“年轻时候我就想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学习,不让自己的头脑落伍,每天看书时间最少在6小时以上。”在和平年代,杨老将每天大量时间用来读书、写作,家里藏书最多时足足有一万多册,其中有不少是珍贵的古籍。每天下班回到家中,躲进简陋的书斋,捧起一本心爱的藏书细细阅读,那是他最放松和惬意的时刻。“如今,因为种种原因,我的藏书流失掉了一部分,还有一些书我赠送给了同样爱书的朋友,为了帮助二郎巷社区建图书室,前几年我也捐出了300多本书。如今,我家的藏书只有500多部,这些都是我今生最爱的书。”虽然如今年事已高,但杨老每天看书依然不会少于3小时,用他自己的话说,书简直就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