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盐业是官营的,盐官使我联想到官盐的官街,怎么会是地名呢?听说那里颇有故事,早已激发了我的兴趣。超强厄尔尼诺气象给我国南方带来接连强降雨,洪灾频发,受到影响的苏州一连四五天中至大雨,把已定的盐官之旅变得越来越兴致索然。今晨临出发前气候倏地转多云,天公作美,真让我喜出望外。科技旅行社的大巴跃上G15W高速公路往南,然后西拐G92北线,两个多小时后抵达盐官古城。
在地陪高导游的引领下,从木结构吊桥越过护城河,迎面古朴厚重的城门,给了我孩提时经常出入苏州阊门的童趣。不过此城门小了一点,仅有中间一道拱门,拱门上的“宣德门”三字由北宋状元张九成书写,在于宣扬儒家之德。城楼上匾额“镇海楼”金字,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亲题。
穿过城门向西,面前展现出一条笔直宽敞的宰相府第风情街。600多米长的街面游人如织,两侧店家鳞次栉比:缸肉、臭豆腐、麦芽糖、芡实糕、蚕丝被、朱万昌糕点、周顺兴三把刀等盐官特色商品不下百种。此街更是旅游景点集中之处,向我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神奇故事,皮影戏馆、花居雅舍、五土庙、陈阁老宅……
首先,跨过右侧的皮影戏馆,这是栋晚清大型古建筑,一进又一进厅堂里讲述着海宁皮影戏的故事。在历史传承方面,南宋时期从北方流入与海宁的“海塘盐工业”“海宁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融合,既具典型的南宋风格,又具当地的水乡韵味;在制作技艺方面,以“少雕镂、重彩绘、单线平涂,并足(侧身)”为主要特点,在造型特色方面,人像以皮影为材料,绘就形象鲜明,富有情味。
入坐银幕前,观摩一刻钟《西游记》中的“闹龙宫”,二市尺多高的孙悟空蹦跳自如,市尺多长的龙王既潜游又腾飞,曲调高亢、激昂,配以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竹,唱调和道白用着海宁方言,极富水乡韵味。
趁演出尚未结束,走上后台察看演员。上手(主演)一人,下手(配演)二人,演员撑着前端吊着皮影人物道具的竹竿,贴上银幕操作,外面的观众就能看到戏的表演了。
全国独有的海宁皮影戏于10年前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1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接下来的景点名叫花居雅舍。一进入这栋前身是南宋名妓李师师创设的“青月醉花楼”建筑群,即感受到浓浓的青楼故事。这是我15年旅游生涯第一回遇上的特色文化。前头青楼部分展示着历代官宦名流、纨绔子弟光顾青楼而产生的文学、音乐等艺术作品。例如《如意君传》、《肉蒲团》等等。后头红粉部分,楼下朱红广漆壁间展示古代李师师等10位名妓的着彩肖像画,各有不同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容貌,顶上悬挂约30只写着名妓花名的白灯笼,如被选中灯即点亮,暗示后来者不能选了。偏室陈列房中术等书籍,以各种交媾姿态的国画和瓷器。楼上梅香斋是高挂的名妓接客闺房,字画和瓷器,显示高雅,尤其拍摄金庸《鹿鼎记》里的“丽春院”主要场景,韦小宝与7个老婆同嬉的雕花大床等道具依旧呈现在面前。东西偏室陈列主要有春凳、美人椅等古人专用交媾家具。
下一个景点五土庙是浙江农村必建的供奉土地公公,保佑五谷丰登的祠庙,属于鲁迅故事里的土谷祠那种类型。入内参拜,正中神龛内足有4米高的土地公公被塑造成玉皇大帝形象,颇多贴金,澄黄崇高,威武傲然。往里两侧,各肃立、长列20多尊彩塑小菩萨。毕竟是县级规模,整个气势比土谷祠大得多。
往西漫步不一会,左拐向一座黛瓦朱柱的大型古建筑,跨过高门槛,里面的厅堂亭榭一座又一座,胜迹宝物连连赏,其规模从原来的40亩,仅修复到目前的8亩,从而显得扼要精致。
此陈阁老宅的主人陈元龙,系400多年前的清代雍正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海宁陈元龙六世和七世于明代中叶相继中了举人、进士,开始声名雀起,之后登科举者繁花似锦,至十八世出进士32人,举人107人,贡生100人等。学而优则仕,海宁陈氏在明清两朝官到九品以上者达192人,显贵者有大学士(阁老)3人,陈元龙就是其中第二位,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11人,赢得“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
对陈阁老的了解是从懂事起听评弹得来的。雍正帝以女婴调包陈阁老的男婴,继承帝位的乾隆皇帝应是陈元龙之子,清朝从此便是汉人统治了。编造这段野史故事可能出于汉人憎恨少数民族满人统治,不利于民族大团结。接下来的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其中四次驻足于海宁陈家的安澜园里。一拍合缝,他私底下是来寻找生父陈元龙的。
直入陈氏祠堂,面对从高祖到十八世孙牌位,约二千小山似地密密麻麻整齐排列,我不由得认同史载:“东南世家旧族,以科名文章德业于时者,海宁陈最盛”,发出“不愧为江南第一世家”的赞叹。
仰望青底黑字匾额,辨认多时,才得出“爱瞠”之字,但年代久远,辨不出是当时哪位名人的小字落款。之下一副对联:和气春风朗观初日,丰粮修竹清泳崇兰。道出了本堂的用途:好环境观日出,盛宴清泳兰竹,漾溢着高雅的氛围。迎接嘉宾,设宴款待,这里作为陈宅的正堂,大到有百席堂之称(一人一席)。此堂附近特设有一座戏楼,娱乐酒足饭饱的嘉宾。
双清草堂是陈元龙当年告老还乡时所建,用作颐养天年。堂前原有大假山两座,中以石桥相连,山上植梧桐、绣球、桂花,山木颇具气势,西首宝砚斋前植罗汉松两株(现存一株),虬龙天姿,气势甚盛,“双清”堂名从此意出。传说“双清”为乾隆御赐,谐音“双亲”,以应“帝出乎陈”之传。
乾隆皇帝当年驻跸的陈家安澜园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此观赏到了复原模型(微缩到四张八仙桌大,确有玲珑怪石,山水佳木,厅堂成群的超百亩规模)。当时乾隆皇帝御题安澜园(原名隅园),並吟诗作对,盛赞此园与陈家的故事广泛流传。回家后他下旨在圆明园里再造一座“如一无二”的园林,并亲自制定“安澜园”十景。
陈宅内现有三宝,均为好几百年的原物。前述罗汉松原为盐官东寺旧物,后移植陈宅内,600多岁年纪,主干直径0.74米,腰围近3米,高约12米,枝虬叶巷,茂盛清雅;雍正皇帝御赐九龙原匾竖立在厅堂楼上,有两张八仙桌面大,灰黄古朴的龙面雕有“躬劳著训”四个小脸盆大的篆字,对陈家加以褒奖;陈氏从明代以来,所藏法帖碑刻四百多方,至今留存近200方,部分的原石或拓片陈列于馆室,均为历代书画大家之作。
陈阁老宅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情街西端的城隍庙很具规模,正前方水池上隆起一座精致的“东兴”小石拱桥,右方向入口竖起一道“无边风月”高耸石牌坊,颇有气势的大门两侧大幅黄墙上,左书“日行一善”,右书“富寿康宁”,显示着本庙宗旨。登上数级石阶,跨入厚重的庙门,出现在面前的是:虔诚的膜拜百姓把香烛燃得正旺,烟雾缭绕里互述许多有关城隍老爷保佑全城太平、丰衣足食的故事。
跨进附近的乾隆酒家,登上二楼享用午餐,环境以乾隆年代风格装潢,古色古香,菜肴多达十几道,尤其地方风味浓重的乾隆宴球、海宁缸肉、钱江海鲈鱼、香酥八宝鸭等让入口新异、回味无穷。适当休息,加足能量,游览的下一轮劲头上来了。
奔驰城南,进入金庸书院黛瓦粉墙间的石库门,这里参照本城内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安澜书院原有建筑格局设计,占地4000多平方米。2008年破土动工,耗资约4000万元,于两年后竣工对外开放,景区面貌属最新,文化积淀却最厚。
在简洁而漫长过道的洁白墙壁上,首先连连欣赏16块大型砖雕,内容是金庸在18年文学创作旺盛期间完成的15部著作,均摄制成影视剧的主角形象,砖雕按创作年份次序为:《书剑恩仇录》(1995年)、《碧血剑》、《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越女剑》和《鹿鼎记》(1972年),金庸本人用每部作品的第一个字撰写成对联:“飞雪连天射向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越女剑》是他仅有的一部短篇小说(除外)。那剧中主角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乔峰、韦小宝等精彩形象早就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里面的书剑室、藏书楼等亭台楼阁古意盎然,书香飘逸,非常全面地展示着金庸大师的文学艺术成就,多方收藏其著作和相关文献的资料,永远成为研究和弘扬武侠文学的重要场所。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59年在香港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时35年,发表时评近20000篇。2000年获得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华人作家首富,其武侠小说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奇招异法,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邓小平特别欣赏,专门接见他,他的武侠故事被称为老年人的童话。
踏上春熙路,往东步行约10分钟,穿过高耸的石牌坊,到达海神庙广场,面北即是殿式建筑海神庙,抚摸古朴石狮,拾七八石阶而入山门,在中轴线上往北穿过仪门,正殿就展现在面前。整体建筑严格遵循清则例制度,形态恢宏,规模壮丽,属于江南地区最大的敕建官式建筑,特别亮眼的是殿四周那24根汉白玉廊柱,古朴高贵尽呈皇家气派。跨入殿门,仰观正中供奉海神菩萨,即被敕封为“宁民显祐”的“浙海之神”。两侧另有20位海神配食从祀,都是保佑沿海百姓不受大潮侵袭,安澜宁事。
往北深入,即见一座高大雄健的碑亭,里面正中挺立一块约5米高的巨大御碑。纵览正面是雍正皇帝口述,果亲王允礼书写的带有赵孟頫风格的正楷字。背面是浙江巡抚庄有恭书写的含有柳公权味道的正楷字,文字内容均为歌颂海神威力无边的故事。
钱江涌潮历来肆虐原野,给百姓带来了特大的灾难,可谓“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人们在行动上年复一年沿海修筑海塘,皇上在精神上敕建海神之庙,以祈求“大海之神昭灵默佑,惠我南黎”,于雍正十一年(1733)竣工,起到了借助神力、抵御潮患、保佑吴越大地生灵安宁。
海神庙于2001年与盐官石塘一起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宰相府第风情街上还有两个景点:国棋圣院里的奕圣堂、天元楼、奕渊斋和听竹轩四个厅堂,主要展示着海宁籍棋手范西屏、施襄夏两人的生平史,以及与乾隆皇帝对弈,在平湖对弈的惊心动魄故事;景疏园是清顺治十二年进士杨雍所建的老宅,其官至兵部侍郎,正直清廉,时称“本朝第一谏臣”,当今以他的故事开辟了廉政、家训为主题的文化园。
城内西南隅的王国维故居,珍藏着其自9岁起在此苦读,奠定了国学大师基础的14年故事,后出任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62种,是我最钦佩的近代学者之一。
出春熙城门,南去不远处的观潮圣地公园内,演绎过一个又一个观潮故事。1923年9月28日,诗人徐志摩偕同胡适、陶行知等10人来到江边观潮,这一时代弄潮儿的雅兴现以雕塑群被定格在此;毛泽东观潮诗碑亭里,读到了他于1957年9月11日吟咏的《观潮》七绝,末句“铁马从容杀敌回”,表达了他“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大无畏气概;中山亭原建于1923年,2005年根据照片重建,还原了1916年9月15日当时特地搭建的凉亭式样,不设座位,孙中山等近30人都是站着观潮的……
钱塘江的潮讯因月球引力而产生,有一线潮、碰头潮等多种,其中盐官的一线潮有磅礴的凶猛气势,堪称天下奇观。苏东坡抒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千古绝唱;毛泽东描绘“人山纷赞阵容阔,吸引世人趋之若鹜”。这使我回想起一个发人深省的观潮故事。
20多年前,本市某家大型部属企业的原党委书记,跟随华东地区各家行业领导的政治研讨会,假公济私来这里观潮,竟然被涌来的凶猛浪潮冲入钱塘淹死(三人之一),其家属到厂里大闹,争个工伤死亡待遇,因死者已经退休,且旅游并非公事而罢休。家属又提出要丧葬费,要按死者工资由单位结算,反而牵出贪污腐败案情,因死者在职期间每月向联营单位多领三份工资。厂领导以老领导已去,不予追究,不了了之。当时,厂里4000职工嗤之以鼻,义愤填膺,日子一长,渐渐谈忘了。当我问及那桩轰动全市的观潮故事,某职工才绞尽脑汁追忆出来。
地接高导游道出了盐官地名的由来。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年代,朝廷派遣官员来这里监督管理海盐的生产与销售,老百姓就用盐官来称呼这地方,年份长了,称呼惯了,便约定俗成有了盐官这么个地名。然而,历代盐官没有传出假公济私、受贿贪污丑闻,老百姓也就一直把盐官称呼至今,并且将一代一代称呼下去。
老百姓永远铭记廉洁奉公的政府官员。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七支部 谈林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