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任康龄:郭亮纪行
【发布日期: 2016/6/22 】【来源: 姑苏区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2726 】【关闭窗口

    郭亮,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太行山深处,又名郭亮洞挂壁公路、郭亮隧道、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村绝壁长廊,这是一条横穿绝壁的险峻长廊通道,被誉为“太行明珠”、“世界第九大奇迹”、“世界最险要公路之一”,是个神秘峻峭的景区。

    自从中央媒体宣传后,现在全国各地游客蜂拥而来,更有不少中外摄影家来此,这里成了旅游热点、央视的影视基地。

    我久有前往郭亮一睹“真容”的愿望。但苏州旅行社开这条线路的很少,即使开,也不受理七十岁以上老人,或要子女陪同,并要健康证明,久久不能如愿前往。儿子泽宪很孝顺,常说:“爸爸,趁身体好,走得动出去走走(旅游)。”这几年,他邀集了几位朋友开车自驾游,陪我去游了西藏、陕西、青海、甘肃、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山东、浙江、东北等地方,年轻时想去而未去的的地方都实现了愿望,几乎到了大半个中国,就是郭亮未去成。

    听说苏州玉屏旅行社开这条旅游线路,儿子决定陪我去,他邀集了十个朋友连同儿媳13个人,很顺利地报上了名,4月18日终于出行了。

    随旅行团,远不如自驾旅方便、顺心。坐大巴河南5日游,往返各一天,车日行10小时旅途很辛苦的,实际玩只有三天,洛阳牡丹园、焦作云台山、新乡郭亮,虽然起早帶晚时间很紧又很累,但是玩得很开心,尤其是郭亮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真不虚此行。

    我们大巴到了新乡市辉县万仙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即换乘景区中巴观光车缓缓爬山驶入郭亮。过“郭亮洞口”站,就进入真正的“绝壁长廊”“挂壁公路”郭亮洞,蜿蜒盘旋以25度坡度步步向上、忽明忽暗、上下不一,洞壁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参差不齐,形状各异。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洞穴内的天然“照明窗口”,无需一般隧洞必须通电照明。从“窗口”远眺,下面是万丈深渊,对靣悬崖峭壁,险峻万分。洞全长1250米、高4米、寬6米,两车可以交会,路旁还有很多步行观光的游客,车行其间真别有一番景象。车出洞口,路旁竖立一块石碑上靣刻着四个篆体大字——华夏奇观。再向上就到了终点站郭亮村。

    导游引导我们游了郭亮洞口附近的天池、观景台等景点。爬了一百多级台阶登上峭壁顶上的观景台,遥望对靣的“绝壁长廊”“挂壁公路”,静观郭亮洞,犹如石壁上的一长排“机枪眼”,还可看到客车穿梭洞间,十分奇特、壮观。洞外瀑布成网状,洞下水潭碧绿诱人,悠闲的牛羊漫步在奇石、丛林之间。好一派世外桃源之雅景。

    听导游介绍郭亮人开凿“挂壁公路”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了伟大中华民族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传统美德和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愚公精神。郭亮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太行山深处的沙窑乡,海拔1700米的耸直陡峭像快斧整劈一样的悬崖之上,要去郭亮村,必须要穿行太行大峡谷,峡谷绝壁从沙窑乡汉寨坝顺“天梯”登崖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天梯”是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岩壁上凿出来的石坑组成,最陡峭处还安装铁链,以借助攀爬。过去这条绝壁路,不仅是往郭亮的必经之路,又是大山中唯一通往中原的古道,困扰着一代代山民,阻碍着与外界的交流。几百年来,郭亮的村民都是通过这个“天梯”进出,非常险要,基本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1972年,村里人在村支部书记申明信的倡议下,由村里13名壮劳力自发组成的凿洞突击队,村民们卖掉山羊、山药自筹资金8万元,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用土法测绘,挥舞铁锤,在110米高、1250长的绝壁横靣上,以25度斜面凿出一条全长1250米、高4米、宽6米,两车可以交会的“挂壁公路”。消耗钢钎12吨、打烂8磅重锤4000个。当时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儿童,以及全村妇女都轮流到隧道里清理石渣26000立方米。从1972年农历二月初二开工,历时五年,于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在这项工程中,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里风景天然,山水秀美,奇石名木,谷幽崖高,猕猴攀跃,有其雄、壮、险、奇、古、秀为特色。全村仅几十户人家依势座落在山坳里,房屋不分行、不成排,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青石垒墙,白灰粘缝,蓝瓦盖顶,木门木窗。村寨古朴随处可见,石路、石巷、石房、石桥、石坝、石圿、石桌、石凳、石床、石磨、石碾、……基本保持古山村原貌。从1975年以来,海内外影视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风景,40多部影视剧都在这里拍摄外景。影坛巨臂谢晋,为拍《清凉寺钟声》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与村民结下深厚情谊,还称郭亮是“太行明珠”。在进村的石砌门洞外竖立了两块大石碑,一块刻下“中华影视城”,另一块刻下“太行魂”。这就是郭亮的两张“画龙点睛”的名片。

    为了保持永久的记忆和便于分享,我带了摄像机、相机,把在郭亮的见闻录像,还拍了很多照片,回来之后,编辑制作刻成《郭亮纪行》光盘和《郭亮影集》,分送给同去的游伴。我们竹辉社区有个好制度,每周五下午社区离退休老干部自愿欢聚在一起聊天交流信息,我就给大家播放《郭亮纪行》,大家都没有去过,看过后对郭亮赞美不已。退休老干部陶成范住在本社区5楼,过去周五下午常来社区参加活动,现在膝关节病行走困难,不能下楼参加一起活动,我便上门给他老夫妻俩放了一次;还有住桂花社区老友吴德安,也是行走不便,便约了四位知己老友聚集他家,我也去放了一次,效果都很好。他们也都没有去过,不出家门也饱览祖国大好风光,十分敬佩郭亮精神。送去“精神食粮”,欢乐共享,也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吧!                    

 

姑苏区处级退休干部 任康龄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