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史文贤,1929年出生,常州武进人,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早年因家境贫困,做过木工,吃过不少苦,身体里埋下了不少病根。在我的记忆里,他很早就患有双膝骨刺,开过胆结石,有较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
退休之后,心血管方面的病情随着年龄增长也日渐严重起来,每天吃的药物不下十来种。特别是近十来年,心脏功能和肺功能衰退严重,经常住院,双腿也不能正常行走。得过心肌梗塞、脑梗等极为危险的心脑血管方面的重大疾病,多次从病危中被拯救过来。
然而,我父亲现在仍能在家中正常生活。每天起床后,坐在沙发上看看报纸、电视节目,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欣赏一些戏曲杂艺。偶尔由我们小辈搀携到户外,欣赏大自然的春色或秋景,生活得很快乐。
这一切除了万分感谢党、政府和单位领导对退休干部的关心、关爱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保障外,也与我的母亲,原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退休医生汤一民平日里对我父亲无微不至的爱与照顾息息相关。
刚退休的那段日子,我父亲的病情尚未发展严重,那时我母亲就自备血压计、血糖仪,开始严格监控我父亲的血压血糖指标。她经常挤公交陪我父亲去医院检查身体,或代为配药,每天吃的药都亲自安排,一顿不漏的按时服用。给我父亲量血压、天天排药的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2005年5月,我父亲因膝盖严重骨刺无法行走,不得己在苏州大学附二院做了左膝关节更换手术,手术后一度伴有腔隙性脑梗,手脚、脸部出现了暂时性的瘫痪,语言能力丧失,大小便不能自理。为了让我父亲尽快康复,我母亲带着被褥,日夜守候在病床边,悉心看护照料,喂药喂饭,帮助父亲进行术后的康复锻炼。我母亲体质本身也一直不好,她这一住院照看,坚持了近二个月,直到出院。
记得2010年也是5月份,父亲突然感觉胸闷气喘,脸色发白,后确诊为心肌梗塞,进入ICU抢救,并进行了心脏支架介入手术。当时医生发了病危通知书,并要求家属签字,情况十分危险。后在医院的抢救之下,转危为安。医生说多亏了我母亲及时发现,及时送到了医院,赢得了时间,否则后果不可估计。之后住院治疗期间,母亲和之前一样,不肯离开父亲半步,终日守护在病床边,直到康复出院。
我母亲2004年做过胆结石摘除手术,2007年体检查出患了肠癌,并进行了切除。2009年癌转移到胃部,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2013年体检又发现肝胃间隙有占位,医生诊断可能是胰腺囊腺瘤,须病理确定恶性程度。为了照看好我父亲,母亲怀着乐观的心情,坚决拒绝了对自身病情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朝夕相伴在父亲身边。这是令我们万分敬佩的奉献精神,是真正爱情的力量。
2014年上半年,父亲频繁出现胸闷心短的症状,多次住院医治。母亲的身体状况也更差了,但她仍要坚持亲自去医院守护照看,母亲的这一份爱心和奉献精神也深深感动着父亲,给了父亲与病痛抗争的毅力。在现代医疗技术的帮助下,又加了一个心脏支架,一次又一次的从死亡边缘挣扎过来,转危为安。
然而,父母亲的年岁都已高了,父亲的心脏功能因多次病发已经受损,不可逆转,也不可能完全康复,只能尽量小心保护,不让其进一步衰退。母亲身体条件也每况愈下,早已做不动家务了,家里早在几年前就请了保姆协助做些家务事儿。今年不久前,父亲再次因心肺功能病发入院治疗,出院后母亲仍坚持每天给父亲排药,关心着父亲的健康状况。
我们真心希望父母亲他们这种真爱的精神能感动上天,让他们能再多一点健康,再多一点时间来享受美好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真爱,让他们的生命之河永远流淌不息。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二支部史文贤女儿:史晓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