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碰到了一件十分荣幸的事。1月18日,苏州广电总台“苏州电视书场”举行“开播20周年颁奖盛典”,通过多种渠道投票评选,颁发了18个奖项。在数十万观众及评弹爱好者中,我和费之雄、秦国屏三人荣幸被选上“永远的知音”奖。上台领奖杯时,要求作1分鈡即席发言,我在颁奖盛典上的发言:“我对评弹情有独钟。我的座右铭:平生无所好,唯独爱评弹。我每天的生活规律: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1648听听书。下午16点48分听电视书场。我有个观点:作为一个苏州人,不接触评弹,不懂评弹,就不是一个完全的苏州人;若是新苏州人,要溶入苏州,接触评弹,大有好处。几句顺口溜:小佬今年八十五,心宽体健乐呵呵,若问吃啥保健品,电视书场陪伴吾。”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事后还有人发微信给我,要求把这段发言发上微信。
从这件事,我联想到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一个退休的老同志,一定要有一样爱好,有了一样爱好,就会有一邦朋友可以交流,就有很多事情可做,晚年生活就十分充实,且丰富灿烂。我自幼随祖母接触评弹,参加工作在外地,无法接触评弹,1991年退休后重操旧好,结缘评弹,乐此不疲,25年来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收藏评弹资料。主要收藏评弹音像资料、评弹书刊、演员照片、演员签名、评弹漫画等,作为欣赏、研究的必备资源。我曾在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版上发表一篇题为《评弹金曲任我品》的文章,反映我拥有丰富的音像资源后,自由欣赏的喜悦心情。过去收藏的都是实物,很难很难,现在都收入电脑储存,量大便捷。现在我有1400多G音像资料、可播放几千小时。每年总有几十人找我下载评弹资料,我也有了“助人为乐”的平台。
二、成立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学会,扩大了朋友圈。在冮浙沪有一批收藏评弹的同好,经殷德泉等有名的评弹收藏家发起,1993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学会,我被选为会长,殷德泉为秘书长。会员有60多人,文化层次也较高,开展了很多交流活动。每年开一次年会、编一本《收藏与欣赏》会刊,会员写了不少好文章,被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评弹艺术》刊登。我干了15年“会长”,现在还是“名誉会长”,我在学会里结识了不少评弹知音,扩大了朋友圈。
三、创办中国评弹网,为斑竹之一,当了15年义工。2000年,评弹收藏鉴赏学会理事、常熟电台副台长郁乃舜创办了中国评弹网,不幸次年他患癌症病故。我接过他的工作,组织十名义工支撑中评网。办网,我学会了电脑操作,上网、打字、发Meal、上传、下载,学会了使用数码相机、摄像机、……,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中评网的创办使“苏州评弹这张文化名片”,迅速走出苏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15年累计点击率达1600多万人次。中评网创办之日起,我就志愿成为苏州电视书场的义工,参加电视书场的重大活动,第一时间捕捉、发播他们的重要信息,让海内外的朋友更好的关注苏州评弹。
我因为爱好评弹,使我忘记了“年龄”、“孤独”、“寂寞”、“癌症病痛”,精神生活过得哪样充实、滋润、欢快,心态好身体也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身“价值”,晚年生活就这样丰富灿烂。
(作者:任康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