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归来,脑海中不时映出飞流直下、一片白濛濛、雨雾迷漫的壮观图像。但是,耳际又不断响起颤颤的少女声:“叔叔,买一个吧。一元钱。”
那天,并不是星期六、星期天,而是需要上学读书的星期二。我们一行乘车来到了黄果树瀑布前的一座大桥畔,正当大家在赞美上游陡塘河瀑布和下方的螺丝滩瀑布,沉浸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的欢乐中时,一声轻轻的、微带抖颤的话语从旁飘来:“叔叔,买一个吧。一元钱。”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位少女站在侧旁,手里托着一叠印有黄果树字样的小编织袋,以恳求的眼光,希望我们大家都买她的货。面对这样的场景,冲着八十一米的宽度,飞流直下的瀑布,我感到两者同样在震憾着自己的心,而且那女孩的声音更让我透彻肺腑。一元,二元 ……有硬币,也有纸币,放进了女孩的手里。她,却执意要把小编织袋,分送给每个“叔叔”。好在汽车很快地开了,使我避免了一场“心与灵”尴尬的交锋。望着那个单薄又幼小的女孩,我忽而想起《希望工程》宣传画上的那双睁得大大的眼睛,那双渴望求知的眼睛,那双向往着美好未来的眼睛……模糊的视线,使面前的山山水水都失去了魅力和光彩,只觉得一阵阵酸痛涌上心来。在祖国大好的河山里,还有八千万人的温饱;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多少渴望读书的孩子呢?我们革命成功了五十年,我们奋斗过无数个日子,依旧是没有解决这个古老的问题:富民强国!
思绪慢慢地转到了贵州这片起伏不平的土地上,红棕色的土壤,疏疏的松林,高可及人的玉米杆子,低矮的民舍……要改变这里的经济,才能带动全局;而经济的改变则需要观念的改变。贵州,俗称“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解放后,虽然温饱问题有了解决,但是贫穷依然困扰着这里。这里并不全是“穷山恶水”,它有青山秀水,它有别的地方所没有的特产。问题是它一直趋别人的脚后跟走路,想模仿东南沿海省份搞工业,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云南就比贵州要先行一步,因此也就先发达了一步。当年的世博会更让云南人尝到了发展旅游、带动经济的甜头。贵州人不妨也找找自身的优势,比如:贵州石炭岩利用,水晶地矿的升级产品,牛肉及苦丁茶的制品,当然也有黄果树、舞阳河、荔波等处风景名胜的开发。即使是视为平常的贵州“辣椒干”也可以开发制品,向世界提供“特辣”产品的啊。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我想,如果有计划地把一部分山区(包括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请”到沿海省份来读几年书,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成长,灌输开发地区的思想,再“放”回到贵州,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带动作用。这要比单纯捐钱捐物,一般的交流来得更有意义,更深的影响。这也是一种“留学生”的做法啊。
作者:高新区老科协 沈士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