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丰富多彩的离休生活 ——记耄耋老人张月波
【发布日期: 2007/6/29 】【来源: 退休干部 沈一士 】【阅读次数: 3907 】【关闭窗口
      吴县新村居住着不少老革命、老前辈、老领导,他们是不同岗位上退下来的离休干部。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家颐养天年,过着快乐而充实、休闲而稳健的生活。生于1919年的张月波同志就是其中一位。
      张老1940年参加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在吴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岗位上离休。离休后张老一如既往地关心着祖国建设和改革开放,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和新鲜东西,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早在1985年就参加苏州市老年大学学习,1989年吴县创办老年大学,他便在本县老年大学学习,听课认真,风雨无阻。同时,分别参加了吴县(吴中区)老干部读书协会、文学协会和书画协会。值得一提的是张老把“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融为一体,把对党和祖国的赤诚之心凝聚在笔端,见之于诗文,用书写革命回忆录和写诗作画等方式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他先后撰写的《你变我也变——记与淮安“清剿”大队的一场决战》、《黄河渡口枪声烈》、《小小武工队,缴来美式枪》、《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记反伪化斗争一角》等文章和《游玄墓山有感(外一首)》诗被《吴县老干部诗文选》收录,创作书写的《水天堂颂》、《三个代表亮党性(外一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古风)》、《观赏新吴中》、《颂沧浪少年宫》、《西山颂》等诗词在吴中区老干部文学协会主办的《言志》上发表。2004年撰写的《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82周年》一文获吴中区“老少共学十六大”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奖。国画《迎春曲》、《虎丘春晓》、《马到成功》等分别被收录在吴中区老年大学、老干部书画协会编印的《十年共结翰墨缘》、《建校15周年书法、国画、摄影作品集》,有的被收录在社区老年人协会编印的《家庭文化翰墨情》集子上。更多的如《墨荷》、《雀梅》、《松》、《竹》、《兰》等花鸟画参加社区、街道、区的书画展,2000年至2004年国画作品被中央文化部编入《中华老人诗文书画作品集》并分获佳作奖和三等奖。
      张月波老人常说:“活动,活动,人活着就要动。”张老真是爱好广泛,活动频繁。他除了喜爱笔耕之外,还爱好拳操球类等活动。苏州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第一支门球队共10多名队员,张老就是其中之一,以后吴中区建立了老干部门球队,他经常参加市、区的门球活动,还同吴江、太仓、昆山、常熟、张家港等市的门球队进行友谊比赛。1993年11月参加“苏州第二届中日友好城市门球邀请赛”,获荣誉证书。2005年5月同队员参加苏州市市级机关第二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门球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平时打桌球、太极拳、舞剑是“必修课”。外出旅游每年2至3次。他参加的老干部时装表演队经常排练和演出,他与其他男同志头戴礼帽,身穿西服,手持“司的克”,走着台步,姿势优美,大有绅士风度,常常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张月波同志的生活很有规律。他坚持“三个结合”,即劳逸结合,动静结合、饮食粗细结合。一般情况下,早上5:30出门步行至苏州市工人文化宫舞剑、打太极拳,7:00回到家里用早餐,稍息后到老干部活动中心打桌球,8:30上老年大学,下课后看书报,中饭后午睡一个半小时左右,下午写字作画或阅览书报,16:00户外散步活动,晚饭后稍微活动一下后看电视,20:30左右睡觉。寒冷季节,张老适时调整“生物钟”,晚些起身,少些活动,多些静养。一日三餐少荤多素,新鲜菜肴,七八成饱。早起便喝水,茶杯随身带。他保持心态平衡,乐观向上,和谐的人际关系。生活过得快乐、充实、健康。
                                                          (退休干部  沈一士撰稿)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