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的情况,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委老干部局不断探索特色助老服务,建立了社区助老员队伍、信息服务平台、学习娱乐平台、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发挥作用平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基础的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新机制,得到了广大老同志、社区、管理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7年底,杭州市委老干部局陆续接到一些老同志的反映:“党和政府对老干部十分关心,我们生活无忧,服务上想得也周到。但有时服务商服务不到位;我们年纪大了,腿脚不听使唤,上下楼梯十分困难,生活上很多事做起来力不从心,特别是节假日和夜间,有的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为此,市委组织部和老干部局共同拟定了《关于利用社区资源为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提供服务的试点方案》。 2008年,试点工作在下城区武林街道的4个社区展开,街道或社区根据辖区离休干部居住人数,按照20∶1的比例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助老员,并将独居、因病生活不能自理领取特殊护理费和85周岁以上的离休干部列入重点照顾类(A类),将其他行动方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基本生活能自理的离休干部列入普通照顾类(B类)。社区助老员重点照顾A类离休干部,为其提供上门宣传、聊天谈心、联系家政服务、买菜代购等4类服务,每周至少上门服务一次,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对普通照顾类(B类)的离休干部,社区则采取按需服务的原则,每逢元旦、中秋、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将安排专人登门慰问。同时,社区还招募社会志愿者组成“应急小分队”,为离休干部提供节假日、夜间及其他服务商不能到位时段的服务。 一年来,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老同志、社区、管理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在今年5月召开的杭州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动员大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到会讲话,市委办公厅专门转发了《关于社区服务离休干部居家养老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区、县(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助老员队伍,助老员列入社区工作人员并享受政府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 同时,《意见》要求,逐步建立起以省、市、区属医疗为主,以社区卫生站(所、点)为依托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内每位离休干部建立健康档案,并建立社区责任医生联系制度,定期上门为离休干部服务。视病情需要,为离休干部建立家庭病床,配备家庭医生,使离休干部做到小病不出社区。社区责任医生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并为离休干部提供保健知识辅导、上门送医送药等服务。 《意见》转发后,杭州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整合社区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离休干部的学习娱乐需求。各街道、社区按照《意见》要求,对辖区内的学习、活动场所进行登记、分类,社区与各活动场所签订了协议书,把离休干部列为社区重点服务对象,向每位离休干部发放了“爱心卡”,离休干部凭“爱心卡”可免费到“星光老年之家”、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市民学校、党员服务站、健身中心等场所学习和活动。社区理发店、擦鞋店、锁行店、洗衣点、家电维修店、房屋维修公司等对持“爱心卡”的老人免费或优惠服务。社区党委(总支)为了方便离休干部党员学习和活动的需求,鼓励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党组织关系迁到社区,参加“楼道党支部”,并组织老干部学习和参加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摘自《中国老年报》第25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