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区域面积较广,离休干部人数也最多,6200多名市区属离休干部分布在23个街道、19个地区(乡)的319个社区、22个村委会中。在老干部人数较多且居住分散的情况下,要照顾好每一位老干部,就需要调动起方方面面的力量。在这方面,朝阳区进行了近10年的认真探索。 该区从1999年开始就对老干部的各种需求展开调查,并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档案,把区属离休干部基础资料纳入信息化管理,为他们开展了送医到家等工作。2006年以来,朝阳区先后在25个街道(乡)开办了49个老干部党校社区课堂,陆续在25个社区成立了“老干部临时党支部”,为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为支持社区做好老干部工作,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在资金上也给予了有力支持。2000年至2008年,区财政共拨款500余万元用于社区“四就近”工作。 2007年底,朝阳区委老干部局打破街、乡界线,进行资源整合,在潘家园、八里庄地区进行分片组建“四就近”联合工作站试点工作。区委老干部局通过向联合工作站送学习、送活动、送服务,让离退休干部们普遍了解了“四就近”工作,并调动起他们融入社区的主动性。联合工作站的建立,进一步畅通了为老干部服务的渠道,得到了老同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今年5月中旬,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朝阳区老干部社区“四就近”联合工作站全面启动。区委老干部局本着“四个结合”(即街道与乡相结合、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离休干部人数较多与人数较少的单位相结合、送活动与充分利用地区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最终确定组建了6个联合工作站,覆盖到朝阳区的所有街道和乡。每个联合工作站设立一个组长单位、两个副组长单位和多个成员单位。 各组长单位,负责工作站区域内“四就近”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牵头开展活动,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及时向区委老干部局反馈工作情况。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筹划、明确分工,从而让老干部共享社区资源。 联合工作站工作开展得好不好,还得老同志说了算。为使全区“四就近”工作更加规范、透明,区委老干部局特别邀请部分离退休干部作为“四就近”工作监督员。平时他们负责监督所在街乡“四就近”工作的开展和“四就近”服务管理经费的使用等,每隔一段时间,区委老干部局就会向他们了解老干部们对“四就近”工作的反映和建议。 联合工作站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区委老干部局与基层单位和老干部的联系更加密切,各社区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他们将老干部“四就近”工作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主动为老干部提供服务。如:朝外街道体东社区为解决老同志吃饭难问题,经与辖区内利康烤鸭店协调,建立了老年饭桌,深受老干部们的欢迎。安贞街道安贞里社区发挥社区资源优势,联系地区4家理发馆,为老干部发放温馨服务卡,使老同志理发享受优先和优惠。小关街道惠新北里社区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送医到家”工作,使区属离休干部建档率达到100%。 目前,朝阳区委老干部局与区卫生局正在逐步推行离休干部就医绿色通道工作,该通道今年2月已在朝阳区中医院建成,老干部在该院看病时可享受到集挂号、诊治、检查、配药等一体化的便捷服务,简化了看病就医程序。同时社区服务中心还将采取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方式,为离休干部就近医疗提供方便。据了解,这项工作将覆盖居住在朝阳区所有街乡的市区属离休干部。
—— 摘自《中国老年报》第25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