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把握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机遇
【发布日期: 2009/4/2 】【来源: 网站管理员 】【阅读次数: 4608 】【关闭窗口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扩大——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几位来自民政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把握机遇,把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纳入到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的发展规划中。
需求攀升 重视不够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刘健介绍说,安徽是老龄人口大省,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特征,而该省的养老服务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些也是其他省份老龄化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略低于全国老龄化平均水平的云南,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该省总人口的11%,“对我们来说,应对老龄化已经不是未雨绸缪,而是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王树芬说,“在云南,即使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在入住养老院、雇用保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养老服务的需求来得这么快、这么猛,但并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人们普遍缺乏危机感。”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民政厅厅长曹莉莉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是我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但是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不但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就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
养老服务社会化是良策
  几位厅长一致认为,现在应当大力推广养老服务社会化。刘健提出了“一揽子”细致入微的计划,涉及到土地、税收、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以及推动运行机制市场化、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关于科学制订发展规划的问题,刘健坦言“自己盘算了很久”。他说,应根据老龄化的程度及养老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制订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坚持把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和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曹莉莉还建议,应把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项目中,加快老年护理队伍的培训和发展,开发更多养老服务岗位,促进社会就业。
    王树芬说,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中,民政部门要跳出局限、转变工作观念:在工作机制上,要由过去民政部门的单打独斗转向民政牵头、发挥多个部门的力量;在服务对象上,由过去的“三无”人员、低保老人、五保户等特殊群体,转向面对所有老年人;在资金保障机制上,由只依靠财政转向政府财政为主转向广泛从社会募集资金。
深入研究推进举措
  刘健指出,现在养老服务业还存在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政策操作性不强、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他认为,必须深入研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和推进举措。
    去年年底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对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出了明确要求,陕西正在研究出台一个推动社会化养老的办法,预计今年5月拿出意见报省政府;云南省也提出了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五个一”工作方案。几位厅长表示,对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来说,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同时要大力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二者不可偏废。
 
作者:赵华夏
——摘自《中国老年报》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