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虚拟养老院全国率先探路
【发布日期: 2007/12/7 】【来源: 苏州日报 】【阅读次数: 4251 】【关闭窗口
    昨天,试运行了两个月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在一片叫好声中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张志鑫说,“苏州的这个虚拟养老院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一条城市养老的新路子,将成为今后养老事业发展的主流。”

  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依托中国电信开发的221养老服务系统,为居家老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的养老服务,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从10月8日起,这项被称为“虚拟养老院”的养老模式试验在葑门街道开始试点运行。(本报10月15日B01版《虚拟养老院之葑门试验》对此曾作过详细报道。)从试运行至今,该养老院共为老人服务1328次,赢得了一致好评,已有502户老人家庭加入虚拟养老院,其中享受政府养老援助的老人家庭356户,普通家庭146户。有27家企业加盟,其中家政便民类21家,医疗保健类2家,还有4家是物业维修类企业。

  据统计,当前,苏州60岁以上老龄人数正以每年4.5万到5万的数字在增加。到2010年,苏州60岁以上老龄人将达到125万。当绝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时候,沧浪区明确了由政府主导,通过合理科学的养老机制,既减轻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也减轻了老人家庭的负担,可谓一举多得。同时,虚拟养老院通过居家的形式养老,使老人既能享受到机构养老的服务,又弥补了机构养老所缺乏的家庭亲情。为此,张志鑫认为,这种养老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他还希望虚拟养老院今后在增强老人群体间的互动、增加心理服务的比重等方面多加努力。

  在虚拟养老院,沧浪区将居家养老户分成A、B、C三类,为老人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其中,占较大比例的A、B两大类老人,均属于政府“埋单”送养老服务的三无、低保、低保边缘等困难老人,根据实际情况,政府也已经制定出相应的服务费用标准。昨天,沧浪区将虚拟养老院开展的家政、医疗保健、物业维修等6大类53项服务项目印成服务手册,免费发放到葑门街道辖区的老年人手中。据悉,明年,虚拟养老院模式将在沧浪区各街道推广。

                             ——摘自《苏州日报》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