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张萍: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16/12/5 】【来源: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阅读次数: 7331 】【关闭窗口

    随着离休干部群体的逐年减少,退休干部群体的连年增长,离退休人员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离休干部队伍呈现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退休干部队伍呈现相对年龄轻、知识新,自我管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强烈,精神文化需求强烈。“两个群体”“两种状况”,面对此消彼长的新形势,老干部工作的重心、服务管理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和转移,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方法必须打破传统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模式。本次调研的目的是要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相适应、具有鲜明老干部工作特色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机制,来不断适应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发展。

    一、苏州创元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老干部基本状况和服务管理现状

    苏州创元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是一个离退休干部集中服务管理的部门,截止2015年底,离休干部423人,退休干部 587人。自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以来,我中心牢牢把握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积极探索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1、不断推进老干部“两项建设”,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

    中心按照从严治党要求,细化抓党建的具体职责,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从“三个注重”入手,开展好各项工作。注重思想建设,进一步提高离退休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各党支部坚持每一到两个月定期开展支部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2015年,共开展支部活动173次。注重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党支部建设的组织基础。各党支部推选组织管理能力强、民主作风好、党性观念强、有奉献精神的老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促进党支部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各党支部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年度工作总结会;在支部中开展“我的支部我的家”活动,邀请老干部配偶、子女一起参加支部活动。中心组织开展老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选编征文76篇;以纪念建党95周年为契机的文艺活动,老干部以独唱、合唱、舞蹈、方言说唱、太极拳表演等形式抒发了对党的情怀。在党支部组织设置上,针对离休干部普遍处于“双高期”,出现部分支部参加人员少支部活动难以开展的现象,尝试在5个管理室31个党支部中,采用“集中”、“分散”、“送学上门”的学习形式,试行了同一管理室离休各支部间的联合活动;同一管理室同一系统离、退休支部间的联合活动;跨管理室离休各支部间的联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扎实开展增添正能量活动,发挥老干部的积极作用。

    开展“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题的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注意发挥好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他们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良作风、推进从严治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以学习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离休十四支部的典型事例,学习获省、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事迹,介绍及开展晚霞生辉—老干部企业行全国先进党支部离休十四支部与亨通集团党组织的“党建结对”等活动,展示和弘扬了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豪情满怀、无私奉献的时代风采。继续开展“帮扶结对爱心助学”活动,倡导老干部关心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的善举;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晚霞生辉“学习添彩之星、奉献增彩之星和文体出彩之星”的评选,选树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典型,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3、用心用情做好服务管理,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

    突出服务管理重点。针对离退休干部的实际困难,切实加强亲情化、个性化服务。通过“万次电话、千回走访、百年健康”关怀,加强与老干部家属子女的联系、与长住医院医务人员的沟通。加大帮扶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五必访”制度,严格执行“探、助、慰、扶、引”五字工作法,从解决老干部不满意、不方便、不顺心的问题出发,更好地满足了老干部的不同需求。2015年,医院探望 227人次,上门服务达 1296人次。

    4、充分发挥活动阵地作用,营造文化养老的良好氛围。

    多形式开展沙龙活动。以支部为单位结合老干部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时政要点、书画摄影、成果展示、征文演讲、联欢座谈、健康养生等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沙龙活动,去年开展了 8场沙龙活动。多举措提升兴趣小组活动质量,鼓励支持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外出交流和成果展示等活动。开展老干部兴趣爱好的调查摸底,建立退休干部人才库,在舞蹈、合唱、卡拉OK、摄影、太极拳(剑)、乒乓球、斯诺克、棋牌等8个兴趣小组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书画兴趣小组,开展融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日常活动,展示了老干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貌。

    二、以新的视角审视老干部工作中尚存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重视度。

    现状一:有的认为离退休干部久经考验,党性强,觉悟高,现已离开工作岗位,犯不了大错,思想政治建设没必要加强;有的认为在离退休干部身上花费过多的心思、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政治学习,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离退休干部晚年主要任务就是养老,只要多花点钱落实好生活待遇就行了。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工作上的盲区,着重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不注重政治上关心、思想上交流、情感上沟通、精神上抚慰,造成了重服务轻管理的现象,更没有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有效工作机制。

    现状二:在离退休党支部班子建设上,普遍存在老干部年龄大,患病多,长期住院,出勤率下降的特点,有些老干部仅满足于“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无为休养状态,疏于参加活动和学习。还有的离退休干部长期外出或跟子女异地居住,组织关系没有及时转到居住地,导致脱离组织生活。支部开展活动没有充分结合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只能以点代面。目前,离休干部已不存在“后继队伍”问题,因而支部班子成员的选择面将会越来越窄,对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存在一定困难,容易造成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不能得到较好地落实,支部组织老干部、团结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2、工作方法不主动,缺乏灵活性。

    问题一:思想观念与与日俱增的要求不相适应。在管理服务上,部分存在“谈时重要、做时次要、忙时不要”的现象。少数老干部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老化,工作凭经验,习惯沿袭老一套,学习意识不强,导致工作视野狭窄,工作效果不显著。

    问题二:能力素质与多元需求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老干部工作队伍不断充实,一些新手受专业系统培训少,即使培训也时间较短,导致政策掌握不全、业务不精,对老干部提出的问题解释不全,处于边学边干的状态。有的只注重处理一般事务性任务,如走访慰问、开展基本性活动等,对老干部在支部建设、政治学习、发挥作用等方面缺少有效指导,服务层面较窄,难以满足老干部多元化需求。

    问题三:工作作风与深入细致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老干部工作者缺乏耐心、恒心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工作主动性不够,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养成了守摊子、看门子的习惯。有的缺乏创新意识,对老干部工作思考不深,对社会变革中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超前防范性。

    3、活动平台不配套,缺乏适应力。

    问题一:缺少管理规范的组织平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奉献的有效载体,党支部活动中存在需求各异难适应、居住分散难集中、年高体弱难参加、时间不定难保证的矛盾。

    问题二:缺少设施配套的阵地平台。开展学习阵地、活动阵地建设都离不开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存在着资金不到位、场地不落实、设施不完备,设备不更新的问题,使得老干部难有适宜的学习、娱乐、健身环境。

    三、以新的举措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思考

    1、着力强化“思想建设”,深化党建工作优化机制。

    目前离退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随着活动能力的逐年衰退,空巢、独居家庭不断增多,他们的思想状况、个性需求、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我们积极拓展内涵,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服务机制。过去以落实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为主线逐步向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引导老干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方面的转变,使广大老干部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信念永存。

    一是党支部建设。要灵活组织设置,做到组织上的全覆盖。根据老干部“双高期”的特点,适时进行党支部的调整、合并。对居住分散和居外的老干部党员,鼓励动员就近参加所在地党支部或居外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过双重组织生活。对年岁较大、出行不便、长期卧床的老干部,明确落实专人结对联系,由所属老干部管理员、支部书记或支委采用送学上门的方式传达支部学习内容。对集中居住在养老公寓、医院的离退休干部,可组建临时党支部,就近开展支部活动。要适时搞好班子换届,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同时每年要搞好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支部书记的自身素质。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员大会,定期上党课。要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老干部特点的管理模式,离休干部的学习教育形式由放到收,如学习时间由“长”变“短”,学习内容由“多”变“精”,外出参观由“远”变“近”等。

    二是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组织教育,拓展学习教育的广度、深度。把政治理论与现代科学、时事政治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改进学习方式方法,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把请专家辅导、参观考察和交流心得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及时传达重要会议精神、落实重点工作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党员教育,引导老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情怀,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和鼓励党员在党组织内开展互助互爱、传递温暖活动;要求党员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坚决与邪教组织作斗争。

    2、不断满足各类需求,深化组织关爱多元机制。

    一是努力拓展服务范围。在服务内容上,要不断满足老干部的现实需要,拓展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精神慰籍、紧急救助、权益保障、文化养生、法律援助等服务内容,为老干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老干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特点,老干部部门可先行一步,尝试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挂钩,对老干部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解决老干部年龄大、出行不便、就医困难的问题。还可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联动,定期开展医疗保健知识讲座,使老干部在健康保健方面不入误区、少走弯路。老干部在家庭矛盾、财产纠纷等问题上,老干部部门可利用单位常年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法律纠纷案例进行实时讲解、释疑解惑,使老干部能自觉运用法律工具规避风险。还可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老干部个人档案,从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方面采用星级评分制进行综合评估、实时跟踪。家庭情况可根据老干部子女定期探望时间来评判,健康状况可根据老干部每年体检结果、药费报销情况来评估,精神状态可利用上门走访、当面交流的机会来评定。根据评分结果划分为特殊关注(每周联系一次)、重点关注(每半月联系一次)、一般关注(每月联系一次)。

    二是努力改善服务方式。在以往传统的高温走访、春节慰问、生日祝福、医院探望、临终关怀等固定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使服务重心前移,在老干部发生意外、家庭受灾、生活遇困难、思想情绪波动时也要做到必访,用“关心、热心、细心、耐心、诚心”的五心精神来增进亲情服务;用“多联系、多问候、多解释、多安慰、多解决、多帮助”的六多精神来加强人文关怀。由被动坐等服务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由共性服务向个性服务转变,由生活服务向人文服务转变。

    三是努力整合服务资源。要形成由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的转变。要逐步建立、健全单位、家庭、社区、社会养老机构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市场化服务在内的多元化服务;依托社区资源为老干部开展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服务,形成多渠道、多领域、全方位的服务管理模式,满足老干部的所需所盼所求,努力营造尊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随着社会化服务保障的日臻完善,符合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满足了老干部精神追求的新期待,是老干部工作事业所需,是老干部自身所愿。

    3、构筑精神文化平台,深化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

    老干部是我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发挥好这个群体的作用,将为国家治理、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要立足老干部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加强人才的孵化培育,开展献计献策、调研咨询、榜样示范、著书立说、学者讲坛、捐赠解难、强体健身、舆论造势等活动,建设发挥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平台,集聚老干部政策立场坚定、德才能力突出优势,着力发挥他们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逐步完善老干部人才信息库,根据老干部群体的兴趣爱好、专长特长、专业知识、年龄结构等特点,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并以此为载体,利用春节、“七 一”、国庆、重阳等节日组织开展各类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艺演出、文体活动、小型比赛和展览,让老干部记录改革开放的成果,捕捉感动心灵的瞬间,勾勒晚年美好的愿景,极大地调动老干部参与活动的热情,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干部生活质量,挖掘老干部潜能,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

    二是构筑服务奉献平台,引导老干部在社区、家庭中发挥言传身教、化解矛盾的作用。增加服务内涵,把老干部志愿服务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机整合,让老干部在公益事业,关心下一代成长,扶贫帮困等活动中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和政府补位,让人民群众受益的作用。

    三是倡导党组织和典型事例的引领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定期组织评选表彰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突出事迹,多渠道、多角度地进行宣传激励,对突出典型事例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老干部不为名、不为利,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老干部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传播者”。

    四是努力转变工作作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彻底解决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等问题,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凝聚力量,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把握老干部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从而探索出新的途径和方法,使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不断谱写新的篇章。(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张萍)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