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改革与进步,社会多元化推动了包括老干部群体在内的人们诉求的多元化,老干部在政治、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呈显多元化、新标准、多层次的趋势,由过去的单一满足生活需求转化为目前的各方面多元化要求。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兼顾现实,既要遵循政策,又要充分考虑个体的特殊性,也就是说,要与时俱进做好老干部的服务工作。
一、思想解惑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
由于离退休老同志较早地离开了工作岗位,他们的生活内容与节奏,社会地位与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但又很难改变固有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治敏感性强适应性差。
譬如,对30多年来的经济社会改革,一方面迫切希望通过变革来改变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担心改革出现偏差和失误;他们长期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对市场经济的活跃和发展,什么“供给侧”、“转轨变型”、“期货市场”、“互联网+”等等新名词非常陌生与不理解,也就认为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节奏,什么都不行了。由于老干部过去受过多年的传统教育,部分老同志无疑会产生对今天社会的不理解、不明白的情况,甚至还有抵触情绪,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距离,从而出现适应性障碍。
党中央要求我们“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全面”两字体现了物质养老、精神养老的工作目标,即体现在“思想凝聚、待遇保障”和“精神富有、作用发挥”双重目标的共同实现。要做好服务性很强的老干部工作,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既要有听得进闲话的耐心,又要有把事情做下去的恒心,始终保持务实的作风,以老干部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放大老同志的正面情绪,调整他们的乐观心态,加深彼此的理解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平时活动中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原文与学习新观点、新理论相结合,使每一位老同志对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要教育和鼓励离退休老干部自强、自立学会自我保健与提高生命质量,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充分体现对离退休干部的人文关怀,要明白经济的富足、老伴的照料、儿女的孝心都不能代替一个强健的身体,有健康生活才有质量。
二、精神解闷是做好服务工作的重点
老年心理学表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排在前几位的是:被关注的需求、健康的需求和有所作为的需求。在平时服务工作中还发现,老同志大多会有一些消极情绪,悲观、失望、甚至抑郁。从老年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影响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各种因素中,各种“丧失”(如亲人、影响力、政治地位、体力、健康等)是最主要的激发条件,而又由于老年期中枢神经系统有过度活动的倾向和较低的唤起水平,所以他们的消极情绪体验比一般人来得强烈。这要求我们要利用老同志身边的有效资源,为其建立起新的支持系统,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其负面情绪的发生。
譬如,老干部离退休后情绪变化较大,在职时对周围许多事看得比较淡,一般不会引起他们的思想波动。离退休后有的老干部情绪易波动,在某些方面就显得特别敏感、乖僻、任性,不能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随心所欲,不可理喻,时常在生活中为一件小事甚至一句话就会感到受刺激,产生不满生闷气、发脾气;有的老干部子女忙于工作,顾及不周或长期卧床不起,缺少家庭亲情关怀,思想情绪受到很大压抑。
服务工作要突破多年来形成的老套路,运用创新意识和工作主动性,在老干部的跟踪、管理、服务等方面防止顾此失彼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重视老干部的精神慰藉,通过耐心倾听、用心疏导、精神抚慰,知道他们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 在精神层面上多关心,经常和他们沟通探讨,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通过有针对性地思想工作、开展活动等帮助老同志减轻思想和精神上的困惑和不适。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本着“主动沟通、主动服务”的理念,对前来参与活动的老干部嘘寒问暖,端水送茶,并注意观察老同志情绪状况,及时进行交流开导,帮助调节好情绪。利用节日上门慰问接触的机会,了解和把握老同志心理特征与精神需求。还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手臂,改进服务方式,认真抓好物质服务与精神服务的结合,注重抓好群体服务与个体服务的结合,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特需和精细化服务,较好地满足老同志在精神生活上的新期盼。
三、生活解难是做好服务工作的根本
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 他们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困难。服务工作要与解决离退休干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特别是身体多病和家庭生活存在着一定困难而又不愿给组织添麻烦的老同志,我们更要给予关心照顾,要急老干部之所急,想老干部之所想,主动帮助老干部克服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让老干部感到组织上的温暖,让他们知道他们过去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党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今天的人们没有忘记,让他们知道在党和人民的心目中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让他们感受到今天人们继续着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譬如,我们服务中心有近半数的离休干部是空巢与独居,平均年龄在88岁以上。由于平时很注意节俭,一般不轻易找保姆或钟点工,加上子女不在身边,一旦生病有个头痛脑热或者下水道堵塞和电器坏了,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有的老干部子女由于依赖和惰性继续“啃老“,增加了他们晚年生活的负担;还有的老干部本人身体尚可,但老伴常年体弱多病,在平时的生活里充当护理员的角色。这些老同志生活上的困难,程度不同地影响着他们安享晚年。
在具体服务工作中要用心,真正用儿女之心、负责之心来做工作; 要用情,用满怀尊重、理解之情,务服务工作之实;以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激情和干劲,珍惜组织赋予自己干事作奉献的平台。本着“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原则,主动从小处着眼、点滴做起,在活动或服务实施过程中,更加关注细节、重视细节、落实细节,处处体现为老干部服务的内涵和要求。
还要不怕难、不怕繁、不怕怨,加强与老干部子女的联系和沟通,教育和争取子女强化平时对父母的关心,传承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美德。孝能化解家庭矛盾,能使老人幸福,能让生活美好,更能促进社会和谐。子女人人都是孝子,老人各个才能安康快乐。
综上所述,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老干部工作管理部门责任重大,势必要求管理人员政治上要成熟,思想品质要高尚,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要求管理人员真正以老干部为本,做到管理科学,服务优良,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多渠道、多视角的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傅勇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