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蒋震宇:离休干部独居空巢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15/3/9 】【来源: 创投离退休中心 】【阅读次数: 6108 】【关闭窗口

    当前,离休干部已整体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离休干部中独居、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这也是在服务老干部中所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关注独居空巢离休干部生活质量,为独居空巢离休干部排忧解难,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感,让他们更好地颐养天年,这是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独居空巢离休干部目前的现状
    独居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居住一起,只剩下离休干部夫妇或离休干部独自居住的家庭,服务中心现有离休干部464人,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也已80岁,平均年龄超过86岁。随着离休干部年龄逐年提高,独居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至今年6月,中心离休干部中独居的有50人占总人数的11%,空巢家庭273人占总人数的59%,独居、空巢共占70%。离休干部独居空巢现象的增多,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休干部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使得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二是离休干部的传统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已形成习惯,而子女成家立业有着新的生活消费理念,两代人需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三是社会节奏加快,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忙于自身事业,不能长期陪伴照顾老人。当前,离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已落实到位,经济上得到了有效保障,物质上老干部没有太多的担忧,但由于子女远离身边,缺乏交流,精神上其实非常孤独,缺少亲情的关爱,需要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
    二、独居空巢离休干部面临的问题
    1、健康和安全问题。离休干部都已是高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生病就医住院情况增多,尤其是独居空巢的离休干部更是令人担忧。他们身边缺少子女陪伴,一旦生病要去医院就诊,就显得十分困难。有时候发病或身体不适,经常会遇到住院难或没有子女陪护的现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同志更是存在着危险,按时服药缺少监护,在参加支部活动或户外出行时突然发病,由于没有亲人陪同而延误了救治时机。近年来离休干部财产人身安全方面也存在诸多隐患,社会上不法分子往往瞄准独居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上门实施欺诈行骗,老同志由于深居简出,缺少防范意识,上当受骗的案例去年发生了多起。
    2、情感和慰藉问题。老干部离休以后,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感情上、心理上缺失了支撑,有时会感到失落无助。独居空巢老干部长期居家养老,出行不便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减少。一些离休干部要忍受战争中负伤所伴随的伤残和疾病带来的病痛,这些客观情况使老干部精神上容易产生忧郁与苦闷,而子女与父母吃住不在一起,家庭环境的变化造成老同志不能与子女经常沟通而常感到寂寞孤独。经常感到孤单自怜、情绪低落,急躁不安,食欲减退、睡眠不好,使老干部精神上长期比较压抑,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个别严重的甚至转变为老年痴呆症,给老干部及子女带来了痛苦和长期烦恼。
    3、生活和照料问题。由于子女不常在身边,使得老干部期望子女照顾的想法已不太现实,生活不能自理的,起居需要照顾的独居空巢老干部,日常生活成了大问题。一些不起眼的生活小事,就会常常让老人手足无措,陷入困境。如家用电器发生故障,下水道管堵塞,日常卫生的打扫,特别是做可口适宜的一日三餐等小事,对高龄、患病的老干部来说都是件不易之事。一部分老干部因为子女工作不稳定,下岗失业或收入较低等情况还需要资助子女现象,增加了老干部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三、提升独居空巢离休干部服务的建议
    1、建立独居空巢老干部服务的长效机制。老干部服务部门认真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使老干部感受到组织关怀和家一样的温暖。完善独居空巢老干部服务制度,服务老干部的工作职能重点向个性化转移,重视离休干部身体健康情况的变化趋势,尤其关注独居空巢老干部的生活状况,特别要把上门服务、精神慰藉、解决问题作为重要服务内容。服务理念上要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关爱照顾满足老干部情感归属需求,注重倾听和采纳老干部合理建议,满足老干部政治上尊重需求,真正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宣传老干部先进事迹,营造老干部是宝贵财富的舆论氛围,增强他们荣誉感和自豪感。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老干部做好服务工作,定时开展独居空老干部的生活状况调查,深入社区了解就近服务情况,要进一步探索家庭、单位、社区“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和亲情服务模式,加强与老干部的日常联系、切实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组织好老干部支部活动,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内容,积极引导发挥余热作用,拓展服务老干部途径和内容,创新服务老干部方式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切实提高独居空巢老干部的生活质量。
    2、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精神慰藉业务能力。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真正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其次,建立加强独居空巢老干部精神慰藉的联系制度,坚持每周电话联系,每月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实行动态服务模式。另外,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学习心理学、护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在与老干部接触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精神慰藉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老干部参加活动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出行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工作人员还需加强与老干部家属子女的沟通联系,引导他们理解老干部对于亲情的期望。
    3、加快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良好氛围,政策上支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引导社会资本开办老人护理院,健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解决老干部养老后顾之忧。社区对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具有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老干部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对社区有较强的归宿感、依赖感。居家养老服务,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对独居空巢老干部家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方便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便利,为居家养老的老干部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社区要创办老干部日间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解决他们的用餐问题、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建立独居空巢老干部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工作人员与老干部结对活动,定期看望、慰问独居空巢老干部,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干部开展服务,使独居空巢老干部生活上得到精心照料,精神上得到关爱和慰藉。
    4、独居空巢老干部家庭子女要发挥作用。首先,家庭成员尤其子女是老干部精神的牵挂,是情感的归属,我们在服务中感到大部分老干部愿意与子女一同生活,家属子女在满足老干部精神情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子女平时要尽可能常回家看看,增加与老干部相处时间,多陪老干部说说话、聊聊天,相互多沟通,倾听老人的心声,尽可能满足老人心理需求,使他们精神上感到安慰。子女要抽出时间陪同老人参与社会活动、保健活动、兴趣活动,这样孝顺敬老对老干部精神上的满足是巨大的。其次,老干部的兴趣爱好需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无论是读书、看报、交往、上网,还是外出活动,只要身体健康状况允许,都需要给予关心和支持。此外,要关注老干部在家的人身财产安全,叮嘱老人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安全隐患。只有在家庭子女亲情关爱下,老干部精神情感上才能得到欣慰满足,才能保持心情舒畅,心态稳定,幸福美满的安度晚年。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蒋震宇)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