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古城区离休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离休干部的晚年生活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广大老干部的生活福祉不断提高。但无庸置疑,现今离休干部都已步入耄耋之年,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都已处于高龄、高发病的“双高期”,其中不少老同志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发生困难,尤其是独居和“空巢”离休干部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的家务困难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关。如何整合资源,深入推进离休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老有颐养”的转变,是姑苏区老干部局履新一年后面对的新课题,是切实保障和提高老干部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我区老干部队伍及高龄养老概况
目前,居住在我区的离休干部共有1660人,其中除省、市各系统离休之外,区直接管理和服务的离休干部(包括易地安置我区的离休干部)有230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6岁。年龄最大的99岁,最小的79岁, 80周岁以上占老干部总数97.84%(其中90岁以上有40人,占老干部总数17.3%)。离休干部养老情况:居住外地子女家12人,居住本市各养老院25人,尚有193人为居家养老。可见享受养老机构者仅占11%还不足,而居家养老者比率高达84%之多。因此,居家养老仍是当前乃至今后老干部养老模式的主体。基于上述现状,如何将三区合并后的古城区离休干部全部享受到社区“银龄乐”居家养老服务的惠老政策,让全区离休干部能在居家养老中多多受惠,提升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从老干部居家养老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亟需创新服务模式,培育服务品种。
二、城区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的优势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推进,老干部高龄养老社区服务工作在姑苏区建立前的原三个城区中已普遍建立并得到长足发展。三城区在构建老干部高龄养老社区服务机制上各有特色,原沧浪区由政府出资向辖区民营公益机构“居家乐”服务中心为离休干部购买家政服务、原金阊区实行“政府买单”定期为离休干部家政服务、原平江区把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纳入进街道社区工作的“准入制”范畴,作为社区老龄工作的一项内容,由街道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并与街道老龄工作同检查、同落实。原三城区各自创出了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新路子,开展社区志愿者结对服务独居、“空巢”离休干部、建立社区老干部活动室、老干部居家养老示范社区等等,把居住在辖区的离休干部都接纳到社区服务老干部的工作平台上,至去年第四季度三城区的独居和“空巢”老干部与社区志愿者的结对服务率已达100%;老干部“四就近”机构和活动组织如雨后春笋逐步壮大,大大帮助和解决了离休干部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姑苏区建立后,全区老干部工作优势更加突显:
优势一,新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对老干部工作从领导班子的稳定、工作队伍加强、办公和活动场所的保障、经费的落实等等,都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在开展创建老干部居家养老示范社区的活动中,得到了区委分管领导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拨了一定的经费,有力地推进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优势二,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省、市、区级示范社区创建的推进,提高了各街道、社区对老干部社区服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目前全区已创建省级示范社区2家,市级16家,开展示范社区培育工作,截止9 月上旬,已有6家社区申报市级,10家申报区级示范社区。
优势三,多年来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在古城区大部分社区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原三城区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资源得到整合、优势得到互补。
优势四,随着全社会对老龄事业的重视和发展,给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久前,我市出台了《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将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规划和制度的形式明确了下来,让居家养老的高龄老人得到更多实惠。
三、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面临的挑战
今年区民政局先后制定了《姑苏区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以“9064”养老为目标,全面启动“银龄乐”养老实事工程。以虚拟养老院引领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以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和配餐中心丰富养老服务内涵;以养老机构保障养老床位数的基本需求;推进服务手段信息化,加快网络平台建设,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升级,全面构建“银龄乐”养老服务体系,并列为2013年区政府实事工程。近日获得区民政局最新信息,目前虚拟养老工作站已在全区17个街道建立,年底将实现全区158个社区建立虚拟养老工作站的全履盖;14家日间照料中心(配餐中心)或已建立运作,或已在装修;16家助餐点已投入使用和已将竣工。为全区84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每月一次的政府买单免费家政服务下月起将在全区启动。上述市、区惠老新政的出台,对老干部无疑也是利好消息和利好之举。然而,社会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干部在现实的养老生活中还面临着如下不足之处:
一是养老机构的严重不足,适合老干部居住条件的养老院更少,无法满足老干部的需求。目前全区养老机构32所,其中7所为民营护理院,床位总数5052张,拥有量仅为2.95%张,但具有一定档次,能适合老干部居住的养老院在古城区更是寥寥无几;
二是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还未从制度上纳入到街道老龄工作中去。虽然原平江区推行过老干部工作“社区准入制”,曾将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纳入街道老龄工作范畴,但随着三区合并,姑苏区建立的新情况,这一社区工作政策资源是否整合,还有待于区委区政府与民政部门的协调;
三是尽管即将启动的市、区虚拟养老工程能够对包括离休干部在内的84周岁以上老人给予每月一次的政府补贴家政服务,但未能将所有离休干部纳入进去,从高龄老人的居家养老实际情况来看,每月一次的服务量也远不能满足老干部们的需要。根据调查和测算,我区离休干部有111名(包括54人已经得到享受在内)需要(申请)享受每月数次的家政服务,而新出台的政策在年龄上、服务数量上还不能完全、全部的顾及离休干部群体的特殊需要;
四是三区合并前原各区出台的各项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各不相同,无法适应和实施新区划调整后的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亟需疏理、整合、统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惠老服务水平。
四、乘势而为 助推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举措和设想
离休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从“四就近”服务的角度看,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在社区得到延伸服务着实有许多工作要拓宽(此话题不属本文论述范围),而提升他们的高龄养老服务水平则是老干部部门和街道、社区共同要做的。在新形势下乘势而为,助推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势在必行。鉴于我区老干部在现实养老生活中还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提出如下深化的措施和设想:
1、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依托《区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和《实施意见》助推老干部高龄养老服务工作,尤其是要让老干部更多地得到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实惠。一方面争取区民政部门支持,将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从根本上和制度上纳入到社区老龄工作范畴,在为老干部“四就近”服务上给予“合法化”和规范化。据悉,近期区民政局将就社区工作的职能进行研究,对于老干部工作真正“准入社区”,摆上“位置”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利好消息和机遇。另一方面需要街道党政领导的重视、关心,把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列入街道工作规划、职责之中,真正形成党政齐抓共管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的局面。
2、进一步加强示范社区建设,推进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省、市、区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下一步将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召开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助推省、市、区各等级的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在全区各社区(凡辖区内居住具有一定数量老干部的社区)达到创建各等级示范社区的全覆盖。二是加强对市委老干部局为已批准建立的市级示范社区下拨经费使用的监管和引导,切实保证专款专用。
3、充分利用“银龄乐”养老实事工程为广大老干部服务。在《区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和《实施意见》政策基础上,除符合享受84周岁民政补贴每月一次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外,我老干部局拟对需要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同志给予每人每月4次的“政府买单”免费家政服务。根据测算,全年所需经费约60万元之多,包括已享受到免费家政服务者在内,争取明年达到所需服务对象的全覆盖。老干部部门要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开办的日间照料中心、就餐点等养老服务网点为日常生活生活困难的老干部搭上就餐车、“日托所”牵线搭桥搞好服务。
4、加强老干部局与社区的通力协作,为老干部“四就近”服务提供条件。老干部局如何为社区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面做些工作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今后我们将转变工作思路,变指导为支持,变检查为服务。加大支持力度,协助社区扎扎实实搞好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只要是为老干部服务的项目,在力所能及地范围里给予支持和帮助。最近,双塔街道网狮园社区利用房管所闲置的空房和社区腾出的办公用房在两处分别建立了社区就餐点和老年活动室,我局将赠送一台电视机以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5、规范政策,整合资源,提高“惠老”服务水平。作为新组建的区老干部局,一年来对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中原各区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摸底调查,进行了盘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逐项进行疏理、整合、统一,逐步形成一套具有古城区特色的老干部高龄养老服务的政策举措和财政支持措施;进一步整合辖区单位和社区的资源,实施资源共享,同时要切实解决社区服务老干部上的政策不到位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开拓老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新路径,形成与民政部门及街道的互为支持,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的独特的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姑苏区委老干部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