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现有离休干部483人,退休干部593人,其中离休干部的平均年龄已达85.5岁,这一群体已进入“双高期”,退休干部的年龄结构也在逐渐增长。“双高期”的老干部,他们虽然退出工作岗位已20多年,可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愿望仍然非常强烈。然而,一方面由于年岁已高、身体状况相对较弱、手脚灵活程度无法与年轻时可比;另一方面安全防范能力减弱、自我保护意识能力下降、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纵观服务中心数年来的统计,仍时有离退休干部在参加活动时发生意外。因此强化“双高期”老干部参加活动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落实和强化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刻不容缓。
一、老干部参加活动的现状
服务中心现今有23个离休干部党支部和10个退休干部党支部,据2012年服务中心老干部参加活动的统计数据显示,离休干部党支部共组织了124次活动,有1644人次参加,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了69次活动有2103人次参加。全年由服务中心组织的离休干部外出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七一文艺汇演、重阳节趣味运动会、各类时政报告会、健康保健知识讲座902人次,另外还有平时来活动中心参与兴趣小组和文体活动的全年也达1万多人次。
多年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积极贯彻落实服务中心党委的各项工作目标,较好地落实了老干部的政治待遇,极大地提升了老干部工作活力,也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赞誉和好评,得到了老干部的一致肯定。但是,随着老干部“双高期”特点的显现,这部分群体中,部分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干部为了丰富晚年精神文化生活,他们主动要求服务中心多组织活动的呼声很高,参加集体活动的愿望很强;另一部分身体状况一般,甚至处在病症状态之中的老干部,一方面他们坚持组织活动是老干部必须遵守的组织原则,另一方面也抱着自己年岁大了,再不抓住机会出来与老朋友们叙叙旧的话恐怕就没机会了的心态。总体上看服务中心离退休老干部除了卧床不起、力不从心的,其他老干部希望参与集体活动的愿望仍然十分迫切。
二、活动中突发的意外事故
近年来服务中心高度重视老干部的安全保障工作,特别是在组织大型活动时,做到有计划、有保障措施、有安全应急预案。由于措施到位、预防在先,从未发生过群体性的安全事故。然而个体的意外事故偶尔也有发生:案例一:某甲离休干部,83岁,平时好动。服务中心组织参观活动,他报了名。参观前一天晚上,心情激动,无法入睡,为了不错过参观活动,他开了闹钟。早上闹铃响起,他迅速从床上坐起,穿上衣服准备洗漱,但身躯还没站稳,就倒在了床边再也没有起来。案例二:某乙退休干部,78岁,是一位党支部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于患有心脏病,平时只要到服务中心参加活动,都会随身带上药物,还有老伴相随。然而就是一次偶尔的忘带药物,再赶上那天老伴有事没随,他在参加完支部活动乘车回家的途中,突发心脏病再也没有醒来。案例三:某丙退休干部,63岁,是活动积极分子。平时隔三差五要到服务中心与好友打打牌。其身患胆结石,且退休后还经营着一个门面,所以每次活动都是随便吃上一些点心,放下生意急匆匆的赶来。事发当天他吃了个粽子,来到服务中心后忽然间肚子疼痛难忍,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医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但数日后因胰腺坏死夺去了生命。
三、活动中尚存的安全隐患
1、大型活动中存在的隐患。服务中心自行组织的较大规模活动有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七一”文艺汇演、重阳节趣味运动会、各党支部自行组织的系列外出活动等。虽然每次组织较大规模活动,服务中心都制定了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尽最大努力做到万无一失。但客观上因气候变化、环境改变、路程较远等一系列外在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再加上主观上离休干部参加外出活动前的激动心情,常常带着缺少休息的疲惫身躯外出参加活动,或因年老健忘没有带上必备急救药品,或因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稍有疏忽、防范措施不到位,其安全风险是相当高的。
2、外部环境道路交通的隐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城市交通拥挤不堪,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地铁建设、道路修整,老新村改造,再加上私家车不断增加,道路流量不断增大等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势必会给老同志出行带来不便,老干部在到服务中心参加支部活动乘公交车时先后发生多起事故。有的上下车时摔跤、有的在车辆刹车时摔倒、有的乘错了方向第二天才到家。让这些耄耋老人独自穿行于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之中到服务中心参加活动,老干部工作者确实存有诸多顾虑,老干部的家属也是甚为担心。
3、愿望与健康状况背离的隐患。绝大多数老干部物质需求无忧无虑,精神需求日益高涨,在其生活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他们渴望组织活动,有的老干部甚至带病仍坚持两个月一次的组织生活。然而就服务中心离休干部年龄结构看,90岁高龄达49位,85岁280人,由此可见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还有随着离退休干部年龄增高,其生理机能日趋老化,身患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人数不断增多。但据2012年离退休干部参加活动情况统计,仍达70%以上的老干部参与活动。可见“双高期”老干部身体状况的变化与参与活动的热情没有降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消除安全隐患的几点思考
1、厘清新情况,明确安全保障针对性。针对“双高期”的老干部要做到底数清、状况明;充分掌握老干部的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健康状况、脾气习性;明确安全保障的针对性。一是在考察外出活动地点时,参观点尽量控制在车程1小时以内,以观光休闲为主,二是老同志参加活动前,提醒他们调整好情绪,摸清老同志身体状况是否符合参加活动;三是要注重启发引导,倡导参加活动要因人而宜,不能片面强调集体活动都应参加,而应以自身健康状况而定;四是牢记组织活动,安全第一,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护、事后回访;五是降低老干部陪同人员参加活动的费用,以增加陪护力量。努力为老干部参加外出活动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
2、树立新理念,创新安全保障新途径。随着“双高期”老干部年龄的不断增大,老干部外出参加活动的人员必将逐年减少,利用社区资源就近组织活动必将成为现实。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走出去服务的新理念。一是按照中组部等九部委办《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依托社区资源,将平时活动逐步引入社区,按照老干部的意愿就近建立老干部活动小组,尽量满足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愿望。二是服务管理部门要指定专职人员分片包干、分工负责,遵循“管活动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活动安全责任制。要经常深入老干部所在地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兴趣上的需求,以提高老干部满意度为出发点,尽力为老干部在家门口提供亲情化、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从而达到免除老干部往返奔波之苦。三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举办有关安全知识讲座,提高老干部牢固树立参加活动“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增强外出活动安全防范意识,时刻警惕和抓住带倾向性的苗头问题,及时分析,制定对策,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力争把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为每位老干部制作可随身佩带的“爱心联系卡”,注明老同志的姓名、身体健康状况、管理单位和家庭主要联系人方式,以防范老同志一旦发生意外,医务人员可及时对症下药,单位和家庭也可在第一时间知晓。
3、完善新制度,强化安全保障实效性。完善活动安全制度,是安全保障的基础,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前提下,完善和健全老干部活动安全防范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完善组织和参加活动的有关规定。每逢1月份的严寒、7-8月份的高温、在无特殊情况下,停止集体活动,以避免雨雪天气或因高温给老人外出带来意外的伤害。对不具备参加外出活动条件的老干部,尤其是患有哮喘、心脏病或行动不便的人员;患有各种病症急性期、慢性疾病进展期且合并严重并发症的人员;原经鉴定享受依赖等级护理的人员;90岁以上的人员,要耐心说服,以防止因参加活动而发生突发意外事故。二是制定联系家属(子女)制度。首先通过上门走访或电话联系的方式,摸清离退休干部家属(子女)的基本情况,明确一名子女为主要联系人;其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与子女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老干部在居家养老过程中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属子女关爱老人情况;再次对老干部外出参加活动,可提前通知到家属(子女),敦促家属(子女)做好陪同,落实好老干部外出活动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后通过建立通畅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实现服务管理部门与老干部家属(子女)的沟通交流、通力合作。三是坚持党支部外出活动申报制度。以支部名义组织外出活动必须经支委会讨论、支部大会通过,并填写《支部外出活动报批表》呈上级党委,获批后方可行动。党支部在组织外出活动过程中,一律不得自行借用交通工具,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并为所有参与者购买人身保险。党支部组织外出活动,安全责任人是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助理员。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助理员必须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出发前,向老干部书面告知行程和注意事项等细节,提前开展安全教育,保证整个活动过程的安全。
总之,强化离退休干部活动安全保障的各项举措,并不是为了削减老干部的一些活动,而是努力营造与“双高期”老干部活动特点相匹配,与老干部身心健康相协调,符合老干部需求特色活动的安全保障环境,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加强风险控制手段;提高安全保障系数,这是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陈惠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