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曹为根: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个性化、亲情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12/11/1 】【来源: 高新区 】【阅读次数: 5517 】【关闭窗口

 

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个性化、

亲情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高新区老干部局   曹为根

 

 

随着时间推移,离退休干部大多数已进入了高龄和高发病“双高”期,服务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让广大离退休干部能真正安享幸福的晚年,已经成为老干部工作部门及老干部工作者重点关注和迫切解决的新课题。近年来,我们根据区域离退休干部队伍的实际,对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作了一些改进和探索。今年上半年,我们又结合工作督查和走访慰问,采取召开座谈会、上门访谈等形式,对区域离退休干部“双高”期个性化、亲情化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思考,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水平提供了参考。

一、区域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

目前,苏州高新区现有离休干部50名,处级退休干部31名,机关事业单位科级以下退休干部2250名。具体管理的形式是:区老干部局为全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牵头部门,具体服务管理离休干部和区四套班子退休干部,机关事业单位科级以下退休干部由各主管部门具体服务管理,老干部局宏观管理。老干部局具体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年龄偏大。老干部局具体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的年龄越来越大,全区50名离休干部平均年龄84.17岁,最大的93岁,最小的79岁。区四套班子退休干部70以上17名。

(二)体弱多病。从上半年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情况看,离休干部普遍都或轻或重生有心脏和高血压等疾病,看病、住院的频率也在逐年增高,还有的离休干部长期住在医院,以医院为“家”。区四套班子退休干部生病住院的也在逐年增多,今年就有将近三分之一。

(三)活动减少。由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今年以来,我区已有近三分之一离休干部不能参加集体活动,有二分之一离休干部一年只参加“重阳节”活动。有的只能呆在家里、有的长期住院。老干部局组织集体活动中,区四套班子退休干部也有将近三分一因年老体弱不能参加。

(四)空巢、独居增多。目前,我区50名离休干部中,因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空巢和独居的占80%。区四套班子退休干部空巢和独居的也占60%。由于空巢和独居的离退休干部平时身边很少有亲人相伴、照顾,他们缺少亲情、渴望亲情。

(五)信息闭塞。由于耳聋眼花,行动受限,“双高”期离退休干部长期生活在家中或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导致信息闭塞,生活单一、精神生活枯燥乏味,他们喝望在精神生活上能得到充实提高。

二、区域离退休干部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工作实践

(一)建立离退休干部特困帮扶机制

区重视做好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工作,制订了《区离休干部及遗属特困帮扶机制》和《区级机关和区属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特殊困难补助暂行办法》,每年建立20万元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基金,对有特殊困难、患重大疾病的离退休干部及遗属进行重点帮扶,几年来,共帮扶89人次,计18.1万元。

(二)定期重点上门走访慰问制度

针对部分离退休干部年老体弱,不能参加正常集体活动的实际,我们建立定期重点上门走访慰问制度。每次老干部大的集体活动结束后,老干部局都要组织人员重点上门走访慰问不能参加活动的离退休干部,通报活动情况,送上活动慰问品,带去老同事、老朋友的问候,让离退休干部分享活动快乐。

(三)想方设法为离退休干部办实事、解难事。针对部分离退休干部体弱多病、居住地偏远、行动不便、实际困难多的实际,我们老干部局主动上门了解离退休干部需求,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今年来,我们先后解决离退休干部心理疏导、银行取款、寻找敬老院、捐遗询问等各类需求60多人次。

三、区域“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

有的老干部主管部门认为离退休干部年龄越来越来大,走不动、听不到、看不见,生活待遇落实到位就行了,其他活动多少无所谓。还有的单位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认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是老干部部门的事,单位配合配合就行了,形成了有事找老干部局的习惯。

(二)“四就近”服务发展不平衡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基础建设的差异,区域狮山、枫桥、横塘等东部街道及社区离退休干部服务比较规范、有序,结对志愿者服务意识也比较强。西部镇、街道相对比较滞后。部分居住在西部偏远地区的离退休干部享受社区“四就近”服务明显偏少。

(三)服务形式比较单一

从近几年老干部工作实践看,我们服务离退休干部的思路有所调整,但是服务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在生活待遇服务上,只注重检查督导生活待遇的落实,没有关注到离退休干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困难。在政治待遇服务上,只注重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大众化、一般化的服务方式,忽略了离退休干部的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四、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工作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责任感

“离退休干部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有功之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要继续以深厚的感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对离退休干部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精神上多关怀,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大力弘扬孝心、尽心、同心“三心”精神,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规律,尽心尽职为离退休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二)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的水平

“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更高。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紧贴离退休干部身体状况和思想实际,多换位思考,关心、关注和体谅他们的现状,由单一的服务向个性化综合服务转变,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不定期的将学习资料送上门、发放到手中,并把老干部工作情况及时传递给他们,化解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和忧虑,把离退休干部家里变成“学习的阵地,精神的家园”,做到:“登门入户看一看、待遇落实问一问,家庭情况聊一聊,党的政策谈一谈,意见建议听一听”,力争让每一位“双高”期离退休干部都能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

(二)亲情关爱,真正把“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服务落到实处

“双高”期离退休干部空巢和独居多,平时亲人相伴身边少,渴望更多亲情。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要从思想感情上与“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拉近距离,对那些身体有病,长年不能外出或住院的“双高”期离退休干部,加强亲情化服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到家中、医院病床前,了解他们的病情,关心他们的病痛,陪同其聊天,准确把握离退休干部的所思所想,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鼓励家庭全面承担起赡养离退休干部的责任与义务,想方设法从精神上、物质上、生活上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亲情化、个性化和温馨化的服务。

(三)拓宽渠道,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

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个性化、亲情化服务,提升离退休干部参与社区活动的融入度。社区保健室、活动室、阅览室、健身等各类场所免费向离退休干部开放,按照离退休干部的特长、爱好和身体情况,建立书画、棋类、太极拳等兴趣小组,不定期组织开展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益寿益智的比赛活动,丰富离退休干部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利用逐步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组织开办一系列包括家政服务、健康护理、心理咨询等内容丰富的离退休干部服务项目,推进社区志愿者与离休干部结对活动,逐步形成家庭、单位、社区、老干部部门“四位一体”和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四个就近”的管理服务模式,切实解决离退休干部后顾之忧。

                           2012年10月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