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钱沛恩:创建流动党校是推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新举措
【发布日期: 2011/10/9 】【来源: 平江区 】【阅读次数: 4947 】【关闭窗口
     近几年来,针对离休干部已普遍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并呈现扩大和加重的态势,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任务也面临了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研究和探索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新路子、新举措,根据老干部的实际,不断满足老干部的政治需求。今年上半年,平江区委老干部局本着积极探索的创新思维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区“老干部流动党校”,以流动巡回形式开展送学上门的教育活动,使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干部能够就近听取党课,就近学习,就近参加活动。尤其是开展了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我局与各街道、社区上下联动,教育活动呈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可喜局面。实践证明,“老干部流动党校”的建立和办学已成为老干部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不仅大大拓宽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还加强了社区与老干部的联系,社区在职青年党员、干部与老干部进行思想上的互动、发挥了广大老干部在社区的思想引领作用。
  一、创建区“老干部流动党校”的动因和基础
     众所周知,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是老干部工作的根本点,是老干部工作的“两条腿”,应齐头并进。不能使之有所长短,更不能有所偏颇。如果认为老同志已进入晚年只需要落实好生活待遇就行了,至于政治待遇就无所谓了,这样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是对老干部政治需求的误解。虽然他们中有不少老同志已眼花耳聋,腿脚不便,甚至有长期不出门的,但这丝毫也不能说明他们没有政治需求、不想融入到组织参加政治活动。相反,他们对能参加组织生活、参与政治活动抱着极大的热情。客观原因,造成一些老同志长期蜗居在家,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无法参与政治活动,而且,这样的群体将越来越扩大。基于这种现状,促使老干部工作部门不能再按原有的模式,一成不变地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也就是说,我们要创新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新路子、新模式,不断适应老干部的实际状况和实际需求,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精神。近几年来,在市委老干部局的指导和区委的领导下,我区老干部工作与兄弟县市、区一样,在加强老干部思想建设上迈出了新步子。先后建立了离休干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平台,并纳入了街道的社区工作“区准入制”范畴,推出了党支部助理员制度,建立了社区老干部活动室,为老干部在居住社区内得到“四就近”服务,奠定了基础。在社区的帮助下,老干部们打破了管属范围,就近组织临时党小组、学习小组,利用已建立的老干部活动室开展学习活动。硬件基础有了,组织机制也建立了,老干部部门和离退休支部如何加强对散在各社区的临时党小组、学习小组进行思想建设?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今年初,我们利用一段时间,下街道、社区进行调研,同时,广泛听取老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要搭建符合老同志居家养老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以区、街道、社区联动形式“送学上门”的共识。在市局领导的启发下,产生了建立区老干部流动党校的设想和动议。在老干部部门建立老干部流动党校,送学上门,可以弥补越来越多的老干部不能出门或无法出行带来的不能如期参加组织生活,不能获得听报告,听讲座,上党课的政治需求缺失,确保老干部组织生活能正常开展;可以利用街道、社区的党建资源优势,组织老同志参加政治活动,扩充教育内容,拓宽教育形式,达到教育目的。归根结蒂,流动党校的建立,就是充分利用街道社区资源,进一步拓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发挥老干部在社区的思想引领作用,使之成为老干部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老干部流动党校”的办学情况和特点、特色
     通过制定《关于建立平江区老干部流动党校的方案》和《2011年平江区老干部流动党校教学计划》,做好建校各项筹备工作。5月初,平江区“老干部流动党校”正式挂牌建立。流动党校的旗帜开始流动在全区各街道、各社区,各类教育活动如春潮涌动,此起彼伏地开展了起来。根据计划,上半年党性教育内容是“庆建党90周年、学党史、讲党课” 主题教育。在区辖街道社区分别上主题党课55次,251人(次)老干部参加。如:桃花坞街道养育巷社区、平江路街道东园社区等举办国际形势讲座、革命故事会以及主题党课活动,东园社区邀请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省博物馆阵列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钱正同志讲述太湖游击队的故事;桃花坞街道中街路社区、大儒社区分别举办了“庆建党90周年、学党史、讲党课”、“颂歌献给党”的主题活动,辖区老干部与社区党员一起学党史,举行集体党旗下宣誓仪式。桃花坞街道北寺塔、观前街道香花桥等社区还以走访形式送学上党课,共送课上门47人次。平江路街道历史街区社区举办“追忆难忘岁月,再现光辉历程”集报展览,老干部踊跃参加,辖区老干部纷纷拿出自己的珍藏品向社区居民展示;娄门街道和观前街道的香花桥社区党委与结对的市级机关联合举办“爱国歌曲大家唱”主题演唱会。老同志们参与热情高涨,有位老同志坐着轮椅到社区听歌会。观前街道旧学前社区党委借助老干部流动党校平台,开展社区党员与老干部党员搭建“连心桥”活动,使老干部与社区青年党员干部得到心灵的交流,达到思想认识上的互补。
     一般认为建立党校,是对在职党员干部进行思想上的继续教育。这一教育形式和教育待遇,对于已离休和退休的干部来说,已成过去。而创建老干部党校,则是对离退休干部思想教育的又一补充和拓展,也是对他们政治上、精神上的关心。因此,老干部流动党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色。
  特点之一,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觉悟高,组织观念强,参加政治活动欲望迫切;
  特点之二,广大老干部具有自身的政治优势,自我教育能力强,并能辅以传帮带作用;
  特点之三,普遍进入“双高期”,在社区居家养老,尤其是长期不能出门蜗居在家,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上具有一定的障碍。流动党校教育可以惠及到这批特殊的群体。总之,以流动的形式,采取“送学上门”方法,开展老干部思想教育,是符合老同志实际,适合老同志特点的新的教育途径。
  建立老干部流动党校,必须注意把握老干部的特点,办出老干部的特色。
    特色之一,突出党性教育,起到播种作用。对老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对老干部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思维教育,根本点是要使老干部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在们保持革命本色的同时,增强与时俱进的理念;另一个是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在社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起到传帮带作用和关心下一代的示范作用;
     特色之二,突出流动性,起到送学上门的作用。一是党校课堂的流动。我们在搞好定期集中授课的同时,将党校教学活动流动到街道、社区及老干部家庭,甚至流动到辖区的单位中去,通过集中活动、上门辅导、楼道办班等形式,让党校课堂教育流动起来,活跃起来;二是师资队伍的流动。老干部流动党校的师资队伍集中各类人员,分别聘请市局和区委党校及大学讲师等担任教员;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人员骨干担任特聘教员、区委、区政府年轻干部组成宣讲团,社区党总支(支部)书记或支委等担任辅导员,开展巡回教育活动;
     特色之三,教学形式突出“老”字,起到传承和互补作用。“老干部流动党校”的教学形式要突出“老”字特色,其开办的宗旨就是政治上为老服务,内容上要把讲老传统赋予新内容,形式上做到围绕老同志特点开展。要努力做到形式与内容上的三个结合:一是与老党员的自身特点相结合,满足老党员的政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二是与老干部发挥作用相结合,发挥老党员服务社区的作用以及关心下一代的示范作用。三是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社区借助老干部流动党校平台,开展社区党员与老干部党员的结对交心活动。老干部们通过与年轻党员进行思想交流,达到互动效果,使年轻党员在老干部身上学到优良传统,老干部在年轻党员身上获得新思维、新理念和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
  三、创办老干部流动党校的意义和作用
    创办平江区“老干部流动党校”的意义就在于通过送学上门的形式,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广大离退休干部的思想觉悟,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离退休干部。“老干部流动党校”是我局贯彻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重要窗口,是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上关心、政治上关爱离退休老党员干部的主阵地。通过建校办校,开展流动教育活动,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参加政治活动开辟了新的学习教育场所,充分根据老同志身体特点和政治需求,进行党性教育,把加强老干部思想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达到对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使广大离退休干部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与时俱进的目的。
  “老干部流动党校”的建立,搭建了老干部党建工作的新平台,进一步彰显老干部在社会生活中“三性”。即:老干部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发挥思想上的先进性、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体现行动上的示范性。从而发挥出“五个作用”,即:一是老干部党建工作的延伸作用。以块(社区)为主,条(各主管部门)块结合,上下联动延伸作用;二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宣教作用。以流动党校的巡回流动教育形式和宣传队、播种机的效应,起到宣传教育作用;三是提供在职年轻干部和社区党员为老干部助学中的互学作用。通过搭建“连心桥”、牵手结对等举措,达到思想上的互补互学作用;四是发挥老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中的助推作用;五是发挥老干部继承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作用。总之,流动党校的开办和教育实践,使广大老干部切身体会到,平江区老干部流动党校是老干部们流动的精神家园。
  四、促进“老干部流动党校”持续发展的设想
    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最近在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适应形势的发展,认真研究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探索创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设置方式、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做到组织覆盖、班子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这一精神召示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建立和健全老干部流动党校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真组织开展好党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并真正办成老干部思想建设重要的学习教育阵地,发挥好窗口作用和宣传作用。为此:
    一要总结经验,健全机制。区“老干部流动党校”是加强老干部思想建设的又一新摸索,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参加政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向区委党校及兄弟单位党校学习取经,也要向街道党校学习,加强与各街道党校的联系和沟通,在组织老干部流动党校教育活动中,也可以组织与街道党校的联办活动,扩充教育内容,拓宽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二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区“老干部流动党校”的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教育制度和方法,加强党校建设。
    三要整合各类资源,为老干部所用。要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创新老干部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新形式,借鉴兄弟县市区的经验,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推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中共平江区委老干部局 钱沛恩
2011年9月28日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